2019届高三语文百所名校好题速递分项解析汇编:古诗词鉴赏(江苏版)
- 资源简介:
约36610字。
一、【2019届江苏徐州高三上期中】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昨日访子上不遇,徘徊庭砌,观木犀①而归,再以七言乞数枝
杨万里
昨携儿辈叩云关,绕遍岩花恣意看。
苔砌落深金布地,水沉蒸透②粟堆盘。
寄诗北院赊秋色,供我西窗当晚餐。
小朵出丛须折却,莫教坼破碧团栾。
【注】①木犀,桂花。②水沉蒸透,香气浓郁。
10.中间两联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11.请简要分析尾联的涵义。
【答案】10.比喻,形象地表现了木犀的色泽形态;借代,(以秋色代指木犀花)引人联想,增添了语言韵味。
11.以“小朵出丛须折却”为借口,巧妙提出“乞数枝”的要求;表达了诗人对木犀花的喜爱(或体现了诗人和子上的关系亲密)。
【解析】
【10题详解】
此题考核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答题时注意明确具体的手法,然后诗歌的内容解释,然后分析艺术效果。题干中给出要求分析修辞手法,“苔砌落深金布地,水沉蒸透粟堆盘”运用比喻的手法,“金布地”“粟堆盘”形象地表现了木犀的色泽形态;“秋色”代指木犀花,运用借代的手法,增添了语言韵味。
【11题详解】
【点睛】诗歌的艺术手法主要有抒情方式、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抒情分方式主要是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即事感怀、托物言志、怀古伤今,表现手法主要是对比、拟人、烘托、动静、虚实、抑扬、用典等,修辞主要是比喻、拟人、对偶、借代、设问、反问等,一般抒情方式集中在整首诗歌或某一部分,表现手法和修辞集中在某一联诗句。答题时首先答出手法,然后结合诗歌内容分析为什么是这种手法,然后分析艺术效果。
二、【2019届江苏师大附属实验校高三19月调研】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小题。
清平乐•博山①道中即事
宋•辛弃疾
柳边飞鞚② ,露湿征衣重。宿鹭窥沙孤影动,应有鱼虾入梦。
一川明月疏星,浣纱人影娉婷。笑背行人归去,门前稚子啼声。
注:① 博山:位于今江西永丰县,作者闲居上饶时,曾多次游览此山。② 鞚(kòng):马勒。
10.“宿鹭窥沙孤影动,应有鱼虾入梦”写得饶有趣味,请简要分析。
11.这首词表现了词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是如何表现的?(
【答案】10.(6分)运用拟人和想象,描摹细腻,生动有趣:白鹭栖宿,窥视沙滩,孤影轻轻晃动,用拟人写出动态;应该是有鱼虾进入它的梦境,想象合理有趣。(总说2分,分说3分)
11.(5分)表达了词人对清新淡雅的自然风光和淳朴和乐生活的喜爱之情。(2分,意思对即可)通过写景来表现的,这首词全篇写景,没有一句抒情,但处处融情于景,寄意言外。(3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
【10题详解】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赏析诗句的能力。应从表现手法、表达效果或表达情感的角度分析。以“窥”写白鹭,运用的是拟人手法,“鱼虾入梦”很明显是运用想象的手法,作者运用这两种手法,将白鹭和鱼虾写的生动有趣,给人以画面感。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1题详解】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三、【2019届江苏高三毕业生第一次调研】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春夜别友人
陈子昂
其一
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
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
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
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