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三古典诗词鉴赏单元测试题2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考专项试卷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628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9/5/24 14:47:56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1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4250字。

  2019届人教版 古典诗词鉴赏 单元测试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后面各题。
  江楼夕望招客
  白居易
  海天东望夕茫茫,山势川形阔复长。
  灯火万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
  风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
  能就江楼消暑否?比君茅舍较清凉。
  1.下列对诗歌内容的概括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 “海天东望夕茫茫”一句写仲夏之夜,登上江楼,极目远眺,海天暮色“茫茫”一片,诗人心中顿生凄凉之感,和尾句的“凉”相照应。
  B. 诗歌的颔联,下写江城万家灯火四面闪烁,上写天际星斗在银河两边闪烁,同首联所写海天茫茫、山高水阔,相互辉映。
  C. “风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为千古名句,逼真传神的描绘了夏夜清凉优美的景致。尾联向友人发出邀请应题中“招客”二字。
  D. 全诗以“望”字统领全篇。首联写眺望的远景;颔联是俯瞰所见;颈联写风吹古木,月照平沙;而尾联则是“东望”所感。
  E. 诗中用寻常景物组合出一幅幅清新优美的画面,就像一幅疏朗悠远的山水画,最后以人的心情作结,使整幅画更增加了人情之美。
  2.“风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一联是如何写景的?请简要分析。
  【答案】
  1.AB
  2.①动静结合,“风吹古木”为动景,“月照平沙”为静景,动静结合.②视听结合,“风吹古木”从听觉写景,“月照平沙”从视觉写景;③比喻新奇,“晴天雨”将风吹古木树叶的萧瑟之声比作雨声,“夏夜霜”将皓月临近平沙的银色比作霜色.
  【解析】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现手法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从不同角度细致把握诗歌的核心内容要点,重点把握诗歌的基本内涵和情感。“风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这两句的赏析要从动静结合、虚实相生和比喻等角度进行具体说明,如使用了“晴天雨”和“夏夜霜”两个形象的比喻。前者将风吹古木树叶的萧瑟声同雨声联系,说明酷似雨声;后者将皓月临照平沙的银白色同霜色比并说明形如秋霜。以强烈的主观想象把互相矛盾的自然现象通过艺术的对接,合情合理,使景色透射出一股清凉气息。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阅读下面一首元诗,完成小题
  江边晚望
  刘秉忠①
  沙白江青落照红,沧波老树动秋风。
  天光与水浑相似,山面如人了不同。
  千古周郎余事业,一时曹孟谩英雄。
  东南几许繁华地,长在元戎②指画中。
  【注】①刘秉忠(1216-1274):元代政治家、文学家,曾随忽必烈南征北讨,这首诗歌应写于长江边。②元戎,指忽必烈,当时还未即位当皇帝。画,通“划”筹划。
  3.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 这首诗由晚望江景,引出对历史和现实的评说,融写景、议论、抒情于一体。
  B. 三四两句描写天光、山形,由山如人面各不相同暗喻了英雄人物功业不同的感慨。
  C. 五六两句用典,表达了对周瑜的历史功业的羡慕之意,赞美曹操是真正的英雄。
  D. 最后两句写如何攻打偏居东南的南宋,早就已经在忽必烈的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