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三古典诗词鉴赏单元测试题2
- 资源简介:
约4250字。
2019届人教版 古典诗词鉴赏 单元测试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后面各题。
江楼夕望招客
白居易
海天东望夕茫茫,山势川形阔复长。
灯火万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
风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
能就江楼消暑否?比君茅舍较清凉。
1.下列对诗歌内容的概括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 “海天东望夕茫茫”一句写仲夏之夜,登上江楼,极目远眺,海天暮色“茫茫”一片,诗人心中顿生凄凉之感,和尾句的“凉”相照应。
B. 诗歌的颔联,下写江城万家灯火四面闪烁,上写天际星斗在银河两边闪烁,同首联所写海天茫茫、山高水阔,相互辉映。
C. “风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为千古名句,逼真传神的描绘了夏夜清凉优美的景致。尾联向友人发出邀请应题中“招客”二字。
D. 全诗以“望”字统领全篇。首联写眺望的远景;颔联是俯瞰所见;颈联写风吹古木,月照平沙;而尾联则是“东望”所感。
E. 诗中用寻常景物组合出一幅幅清新优美的画面,就像一幅疏朗悠远的山水画,最后以人的心情作结,使整幅画更增加了人情之美。
2.“风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一联是如何写景的?请简要分析。
【答案】
1.AB
2.①动静结合,“风吹古木”为动景,“月照平沙”为静景,动静结合.②视听结合,“风吹古木”从听觉写景,“月照平沙”从视觉写景;③比喻新奇,“晴天雨”将风吹古木树叶的萧瑟之声比作雨声,“夏夜霜”将皓月临近平沙的银色比作霜色.
【解析】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现手法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从不同角度细致把握诗歌的核心内容要点,重点把握诗歌的基本内涵和情感。“风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这两句的赏析要从动静结合、虚实相生和比喻等角度进行具体说明,如使用了“晴天雨”和“夏夜霜”两个形象的比喻。前者将风吹古木树叶的萧瑟声同雨声联系,说明酷似雨声;后者将皓月临照平沙的银白色同霜色比并说明形如秋霜。以强烈的主观想象把互相矛盾的自然现象通过艺术的对接,合情合理,使景色透射出一股清凉气息。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阅读下面一首元诗,完成小题
江边晚望
刘秉忠①
沙白江青落照红,沧波老树动秋风。
天光与水浑相似,山面如人了不同。
千古周郎余事业,一时曹孟谩英雄。
东南几许繁华地,长在元戎②指画中。
【注】①刘秉忠(1216-1274):元代政治家、文学家,曾随忽必烈南征北讨,这首诗歌应写于长江边。②元戎,指忽必烈,当时还未即位当皇帝。画,通“划”筹划。
3.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 这首诗由晚望江景,引出对历史和现实的评说,融写景、议论、抒情于一体。
B. 三四两句描写天光、山形,由山如人面各不相同暗喻了英雄人物功业不同的感慨。
C. 五六两句用典,表达了对周瑜的历史功业的羡慕之意,赞美曹操是真正的英雄。
D. 最后两句写如何攻打偏居东南的南宋,早就已经在忽必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