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亭集序》学案17
- 资源简介:
约9340字。
第8课 兰亭集序
开卷有益
辞采清亮,文思幽远
“大抵南朝多旷达,可怜东晋最风流。”这是唐人杜牧的诗句。穆帝永和九年,王羲之、谢安、孙绰等四十多人,其中包括许多当时著名的文士会集于山阴兰亭修禊,尽风物之美,人物之盛,吟咏之雅,称得上是东晋一代的风流盛会。王羲之这篇记叙兰亭宴集的文章,辞采清亮,文思幽远,且有后人摹写的行书法帖流传于世,书家奉为圭臬。其引人瞩目,也就不足为奇了。
面对自然,体会整个宇宙与人生,体验最大的快乐与最大的悲哀,这些地方,显示了晋人的深情与超迈。这是后人所难以企及的,也是后人最为称羡的。
《兰亭序》不仅文章俊逸优美,书法更是遒媚劲健,绝代无双。全文28行,布白天然,错落有致;324个字,结体或修长,或浑圆,极尽变化之能事。通观全篇,骨力寓于姿媚,自如又蕴涵匠心,最集中地代表了晋人书法遒媚飘逸、萧散自然的风韵,以致被后人誉为是永远不可追攀的书法高峰:“天下第一行书”。
基 础 导 学
1.文学常识
王羲之,东晋人,著名书法家,有“书圣”之称,曾任右军参军,人称“王右军”,其文随意挥写,自然有致,情意深远。
本文选自《晋书•王羲之传》。王羲之以书法闻名古今,他的文名反被掩盖,本文既是佳篇,也是名帖,文章、书法相得益彰,辉映千秋,流传广远。
闲暇时光,喜欢独坐书斋,品茗阅卷;喜欢手握狼毫,临碑读帖。真希望来到兰亭,欣赏“山水廊亭桥,天地日月星,唐宋元明清,正草篆隶行”!
狼毫一挥是生命的舞动,砚纸是他的舞台,满载生命的厚重,楷如泰山稳立,行如清洌之风,草如龙凤舞动,他让人们真正了解了什么是书法,他让世界了解了中国书法的伟博,兰亭已矣,永不逝去的是《兰亭集序》中最豪迈的一次舞动。
2.写作背景
兰亭,为东晋会稽郡治山阴(今浙江绍兴市)城西南郊名胜。其地有湖,“湖南有天柱山,湖口有亭,号曰兰亭”(《水经注•浙江水》)。东晋建立后,南渡的中原士族在山水清丽的会稽广置园田别墅。风景幽绝的兰亭,就成为王羲之、谢安等名流宴集流连之地。穆帝永和九年(353),五十一岁的王羲之时任会稽内史(相当于郡太守)。三月三日,他邀集友人作四言、五言诗各一首。之后,王羲之将各人名爵及诗作一一记录,并作序一篇,记述其事并抒写内心感触。此序即《兰亭集序》。
3.相关知识
关于“序”
序、跋的体裁,有的近似论说文,有的近似记叙文,后代还有的很像是抒情散文。它是附着在正文前面对正文进行介绍、评价和陈述写作宗旨或记读后感的文章。序一般在前,跋一般在后。两者虽然是一回事,但在语言上却略有不同。因为跋或后序、题后之类,实际是对序的再补充,不像序那样详细丰富。
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