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三首》学案4
- 资源简介:
约5010字。
7 *诗三首
魏晋名士、魏晋风骨值得我们去尊重去仰视。他们不追求名利和荣华富贵,不为五斗米折腰,不在权贵面前奴颜媚骨,不随大流博得世俗的赏识;他们有宏大的理想,即便悲哀、消沉,心中也永不放弃,他们用文人的责任和骨气竭力实现自己的理想,这种风骨、这种精神,在物欲横流的今天,时常会让我们感动回味……
赏古诗
闺 怨
〔唐〕王昌龄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赏析】 闺阁里的少妇不知道忧愁,趁着春天的大好时光,浓妆之后兴高采烈登上翠楼欣赏风景。忽然看见田野路旁杨柳青青春意正浓,真后悔让夫君为了封侯长年在外征战不休。
这首诗本意写少妇的忧愁,前三句却着墨于不知愁,第一句点出不知愁,第二、三句写不知愁的具体体现,最后方说悔,先抑后扬,欲擒故纵,通过对少妇情绪微妙变化的刻画,表现了少妇因触景而产生的感伤和哀怨的情绪,突出了闺怨的主题。
陶渊明是东晋时期的一位非常重要的诗人。他被尊称为隐逸诗人之宗,而且开创了田园文学这一文学潮流。他的诗文充满了田园气息,他的名士风范和对生活简朴的热爱,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文人。陶渊明的诗文代表了“人的觉醒”,也就是说,人不光要有物质生活,精神生活也非常重要。当我们再次念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样的诗句的时候,便感到了一种来自灵魂深处的自由与舒展。
我们熟知他“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骨气,我们熟知他“归隐田园”的志趣,我们熟知他“无拘无束,自然悠闲”的追求,熟知他“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平静心地。“人不能光靠吃米活着。”巴金老先生如是说。“你有两个铜板,请用一枚来买一朵玉兰花。”外国先贤如是说。这一切都表明一个道理:人不光要有物质生活,更重要的是精神生活。是的,追求物质无可厚非,可是莫忘了使你的精神高尚。
[适用话题] 可用于“本真”“淡泊人生”“高洁”“追求”“气节”“尊严”“选择”“放弃与获得”“骨气”“诗意的生活”“志趣”“境界”“节操”“出世”“入世”“政治与文学”等写作话题。
陶渊明的寂寞
作为晋大司马陶侃之后的陶渊明,步入仕途、承续家风乃是社会的通常要求,他却从繁华的官场抽身而退,谁能理解他的寂寞?
且让我们想象一下陶夫子归家时的情景。宽袍大袖,迎着清爽的河风,立于船头的陶公,在这样的晨光熹微中,奔向温馨的家居。他的神态是那样的幸福、轻松、安详、超脱,这时的他实实在在像一只“久在樊笼里,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