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芣苢》《文氏外孙入村收麦》教学设计
- 资源简介:
约2220字。
《芣苢》《文氏外孙入村收麦》教学简案设计
作者简介:
苏辙(1039—1112),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山(今属四川)人,宋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辙与父亲苏洵、兄长苏轼齐名,合称“三苏”。其生平学问深受其父兄影响,以散文著称,擅长政论和史论;其诗风格淳朴无华,文采稍逊散文。苏辙亦善书,其书法潇洒自如,工整有序。著有《栾城集》《春秋集解》等。
解题:
《芣苢》:这是周代人们采集野生植物车前草时所唱的歌谣。
《文氏外孙入村收麦》一诗描写的是苏辙晚年闲居颍昌时的日常生活情景。在麦收季节,外孙文骥来村里帮助自己收割麦子,苏辙写此诗记录。
主题:
《芣苢》是一首劳动的赞歌,反映了采摘芣苢的过程,表达了劳动者喜悦的心情。
《文氏外孙入村收麦》从诸孙入村帮自己收麦写起,写出久雨忽晴、宜事农桑的喜悦。
【任务一】理解重要诗句
1.三夜阴霪败场圃,一竿晴日舞比邻。
点拨:诗句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连绵阴雨时人们的沮丧,雨过天晴时人们的欢欣,形成对比,表现了农村麦收季节久雨忽晴、宜事农桑的喜悦。
2.急炊大饼偿饥乏,多博村酤劳苦辛。
点拨:侧面描写麦收季节繁忙的劳动景象。诗句没有直接描写麦收场景,而是通过家里人忙着做饭、忙着酤酒的场面来间接刻画收麦劳动的艰辛和劳苦,表达了诗人对诸孙的感激之情。
3.《芣苢》一诗是通过什么手法来表达劳动者的喜悦心情的?
点拨:《芣苢》一诗采用了重章叠唱的形式来表达劳动者的喜悦心情。全诗三章,每章四句,全诗重章叠唱,十二句中只有“采”“有”“掇”“捋”“袺”“ ”六个动词是不断变化的,表现了妇女们越采越多直到满载而归的劳动过程。一群人在野外采芣苢,兴高采烈,采而又采,正是这种极为简单的重章叠唱的歌谣形式,把劳动者的喜悦心情表达了出来。
【任务二】领悟思想主旨
4.尽管《芣苢》《文氏外孙入村收麦》这两首诗都是有关劳动的颂歌,但是它们在描绘劳动场景、歌颂劳动热情方面又不尽相同,试分析其差异。
点拨:(1)表现手法上:①《芣苢》一诗运用重章叠唱的手法,直接把快乐采摘芣苢的全过程绘声绘色地描写出来,充满了劳动的欢欣,洋溢着劳动的热情;②《文氏外孙入村收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