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语文浙江专版大二轮复习讲义:复习任务群四传统文化经典阅读
- 资源简介:
约7670字。
任务(九) 掌握思想,内引外联,答好传统文化经典理解分析题
任务情境 传统文化经典阅读是浙江卷的特色板块。考生经过选修学习及一轮复习,对传统文化经典的思想内涵有所积累,对这种题型有所掌握,但在做题过程中,存在着对所给材料中的思想内涵理解不准、把握不透及缺少一定的结合材料进行分析评价能力等问题。解决之道还是在深入理解材料的思想观点尤其是《论语》选段的观点态度上狠下功夫,在不同题型上精准突破。
自主检测,自我诊断
一、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的题目。
(1)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论语•述而》)
(2)故知礼乐之情者能作,识礼乐之文者能述。作者之谓圣,述者之谓明。明圣者,述作之谓也。(《礼记•乐记》)
1.第(1)则材料中“信而好古”的含义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对古代圣贤及其所创作的经典的推崇。
2.自言“述而不作”的孔子是否只能称为“明者”?结合第(2)则材料进行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孔子不仅是“明者”,也是“圣者”。①“述”是对古代经典的整理、阐释和传授,是“作”的基础,如同材料(2)“识”是“知”的前提。对前人成果的学习和吸收恰是创作创造的必要前提。②孔子的“述”不是对古代经典形式上的照搬,而是在“述”中渗透了自己的观点。从这个意义上说,孔子就不仅“识礼乐之文”,也“知礼乐之情”。“述”在本质上也是一种“作”。
参考译文
(1)孔子说:“传述而不创作,相信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