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一单元学案6(3份)
- 资源简介:
2020语文人教版必修2第二单元课时优案2(4份)
2020语文人教版必修2课时优案2 第4课 《诗经》两首 Word版含解析】.doc
2020语文人教版必修2课时优案2 第5课 离骚 Word版含解析.doc
2020语文人教版必修2课时优案2 第6课 孔雀东南飞 并序 Word版含解析.doc
2020语文人教版必修2课时优案2 第7课 诗三首 Word版含解析.doc
课时优案2
对应学生用书P21
1.梳理文章的脉络结构,完成填空。
答案 □01追忆思归之情,叙述难归原因 □02写戍卒归途中悲伤痛苦的心情 □03思念故乡,厌倦战争
2.对第一、二、三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句以采薇起兴,但兴中有赋。这信手拈来的起兴之句,是口头语、眼前景,反映了戍边士卒的生活苦状。
B.文中反复陈述“ 狁之故”,说明战士们远离家园,饱受战乱之苦,都是 狁来犯造成的。表达了他们对 狁的怨恨。
C.薇“作”“柔”“刚”,形象地刻画了薇菜从破土发芽到幼苗柔嫩再到茎叶老硬的生长过程,表现出戍边士卒离家之久和军旅的劳顿,暗含着他们对时间的漫长和归家遥遥无期的怨恨之情。
D.每章前四句以重章叠句申意,反复吟诵,以循序渐进的方式抒发思家盼归之情。后四句做层层说明:远离家园,是因为 狁之患;戍地未定,是因为战事频频;无暇休整,是因为征役无穷。字里行间表达了厌战情绪和对敌人的仇恨。
答案 C
解析 C项中“暗含着他们对时间的漫长和归家遥遥无期的怨恨之情”错,应该是表达了他们强烈的思归之情。
3.对第四、五、六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人自问自答,以“维常之华”,兴起“君子之车”,流露出军人特有的自豪之情。接着围绕战车描写了战斗场面:“戎车既驾,四牡业业。岂敢定居?一月三捷。”概括地描写了威武的军容、高昂的士气和频繁的战斗。
B.第五章对战争场面进行了具体描写,通过对马、车、象弭、将帅和士兵生动而形象的刻画,反映了当时边关的形势,说明了久戍难归的原因,强调了正是因为战争的频繁,居无定所,士兵才归家无望,思乡心切。
C.“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运用以景写情,情景交融的手法,描写了两个典型的画面,蕴含着丰富而又复杂的感情,显得富于形象性,又含而不露,耐人寻味。
D.本诗的抒情主人公是一名士卒,他强烈地思念家乡,无时无刻不在盼望着尽快回家,内心充满着忧伤。后三章运用了重章叠唱的手法,使情感在回旋中递进加强,主题更突出,增加了诗歌的音韵美。
答案 D
解析 D项,运用了重章叠唱手法的是前三章。
1.[高考源点: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采薇》中“
……
课时优案2
对应学生用书P39
1.梳理文章的脉络结构,完成填空。
答案 □01对酒当歌 □02招贤纳士
2.第一段中最能体现诗人情感的两个字是 ,分析这两个字在行文中的作用。
答:
答案 “忧思” 作用:它是全诗之脉,全诗抒写的正是时光流逝而未能建功立业、统一中国的忧思;这“忧思”既解释了前面痛苦感叹的原因,又为后面求贤若渴埋下了伏笔。
3.下列对文意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全诗四句一节,共八节。开头两句抒发诗人对时光易逝、功业未成的感慨。首句“对酒当歌”及第三句的妙用比喻“譬如朝露”,突出了短句的精髓,展示了一种时间不等人的急迫境界,蕴藏着促人及时努力的意思。
B.三、四节在内容上,表现了诗人对贤才的思慕,艺术手法上则是巧借“引用”,诗人引古喻今,突出了他求贤而不得时的朝思暮想和求得贤才后的恭敬。
C.五、六节承接上文,进一步抒发诗人渴望贤才的情怀,时忧时喜,感情有起伏。
D.最后两节仍运用借代和引用的手法,深化诗人渴求贤才的热望和统一天下的雄心。
答案 D
解析 D项,“最后两节仍运用借代”错误,从诗中来看,最后两节应是运用比兴和引用的手法,而不是借代,如以乌鹊绕树、“何枝可依”来比贤才的投奔。
1.[高考源点: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这几句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