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三单元学案3(3份)
- 资源简介:
2020语文人教版必修2第三单元课时优案2(3份)
2020语文人教版必修2课时优案2 第10课 游褒禅山记 Word版含解析.doc
2020语文人教版必修2课时优案2 第8课 兰亭集序 Word版含解析.doc
2020语文人教版必修2课时优案2 第9课 赤壁赋 Word版含解析.doc
课时优案2
对应学生用书P47
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艺术往往能让人不受世俗礼法的束缚,因此画家们往往在生活中放浪形骸,不修边幅。
B.情随事迁,人的心情不同,对眼前所遇到的事也就会有不同的感受。
C.在迷人的天山牧场游目骋怀,我眼前的美景宛若一幅灿烂的油画。
D.这股带着潮气的风经胶东半岛的崇山峻岭的阻拦、过滤,只剩下凉爽和惬意。
答案 B
解析 情随事迁:感情随着事物的变化而变化。不符合语境。A项,放浪形骸:行为放纵,不受世俗礼法的束缚;现多指行为放纵,不拘形迹。使用正确。C项,游目骋怀:纵展眼力,开畅胸怀。使用正确。D项,崇山峻岭:高大陡峭的山岭。使用正确。
2.下列各项中,与“俯听丝竹仰听管”对仗工整的一项是( )
A.坐揽茂林情不倦 B.觞咏犹带峻岭情
C.随游修竹气也和 D.静视流水躁视山
答案 D
解析 按照对仗的要求,以及分析四个选项可以推知:“俯听丝竹”对“静视流水”,“仰听管”对“躁视山”,它们都是动宾短语相对;另外,“俯仰”对应“静躁”。故正确答案为D项。
3.下面是一位老师教学《兰亭集序》的导入语,请你在导入语的开头和结尾空缺的地方填上恰当的语句。
(1)
他的书法作品《兰亭集序》共324字,在他的神笔下,个个“飘如游云,矫若惊龙”,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他本人也被尊为独步千秋的“书圣”。(2)
答案 (示例)(1)大家都知道书法是中国的国粹,历代的书法名家灿若河汉,其中王羲之是最杰出的书法名家之一。
(2)其实这篇书序也是古代山水游记类散文佳品,下面我们一起来领略其文之美妙。
解析 做此类题要审清题目要求,然后结合语境去做。据所给文字,可知(1)处应围绕“书法——王羲之书法”来写。(2)处应过渡到这篇文章上。
1.[高考源点: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作者写兰亭的景色时突出了什么特征?与作者的“情”有何关系?
我的答案:
答案 文章写兰亭景色突出“淡雅”的特征,三月的江南,山涧水渚
……
课时优案2
对应学生用书P62
1.把下面一组句子整合成一个长单句,可以增删个别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游褒禅山记》是王安石的一篇重要游记。写于宋仁宗至和元年(1054),当时他刚从舒州通判任上辞职,在回家探亲途中与两位朋友和两个弟弟同游褒禅山后,写成此篇游记,并抒发自己的感想。
答:
答案 《游褒禅山记》是宋仁宗至和元年刚从舒州通判任上辞职的王安石与两位朋友和两个弟弟同游褒禅山后写的一篇记游山兼抒发自己感想的重要游记。
2.王安石在《游褒禅山记》中阐述了“志”“力”“物”这三个方面的重要性,请你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造三个句子,形象地揭示这三个条件的作用。
志:
力:
物:
答案 (志)是指引轮船航行的灯塔,有了灯塔的指引,才能到达理想的彼岸;(力)是牵引巨轮前进的发动机,没有强劲的动力,巨轮就会搁浅;(物)是照亮人类前进道路的火把,失去了它的光亮,人们就会迷路。
3.阅读漫画,在横线上写出合适的句子。
这幅漫画形象地启示人们: 。
答案 (示例)成功者的足迹,我们应该视为路标,奋然前行,而不能视为框框,亦步亦趋。
1.[高考源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本文由“不得极夫游之乐”生发出“尽吾志”的观点,又由“仆碑”生发出“深思慎取”的观点,这两个观点彼此有联系吗?
我的答案:
答案 作者游褒禅山,本来是一次平常的游历活动,但却从中悟出了人生哲理——从前洞后洞游人的多少悟出“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从“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悟出“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由此再引申一步,就得出了“非有志者不能至”的结论。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