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二单元学案3(5份)
- 资源简介:
2020语文人教版必修2第二单元课时优案3(5份)
2020语文人教版必修2课时优案3 第4课 《诗经》两首 Word版含解析.doc
2020语文人教版必修2课时优案3 第5课 离骚 Word版含解析.doc
2020语文人教版必修2课时优案3 第6课 孔雀东南飞 并序 Word版含解析.doc
2020语文人教版必修2课时优案3 第7课 诗三首 Word版含解析.doc
2020语文人教版必修2课时优案4 第7课 诗三首 Word版含解析.doc
课时优案3
对应学生用书P23
[素材思悟]
毅然,在绝望之后
氓,一个对感情不忠贞的人,一个对爱情不专一的人,一个不念往日恩爱、无情无义的人,一个对家庭不负责任、始乱终弃的人。
而《卫风•氓》中的女子,在粉红的爱情里痴迷陶醉时,她纯真浪漫、柔情似水;陡然跌落至婚变的黑色深渊后,她怨恨悲痛、伤心绝望;几番挣扎后,她战胜自我,勇敢决断,最终浮出水面,重新上岸,完成了心灵之河的一次胜利的穿越,为自己的人生画上了一个大大的感叹号!
折柳送别的传统
《诗经•小雅•采薇》一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里面的折柳送别的传统已经成为了阅读古诗的一种必备的常识。这是劳役的作品,可是柳已经确确实实跟离别产生了关系,从《诗经》的《采薇》以后,据说折柳送别的习俗是从汉代以后才形成的,汉代的长安东边就有霸陵灞桥,因为官制的关系,官员们要在各地不断地迁徙,官职所在做各种调动,那么调动就会形成官场上面迎来送往的频繁习俗。据说当时赠别中,希望离别的人能够在异乡安安稳稳,就用折柳来表达自己的美好意愿。唐代就因为这个习俗产生许多的诗文,“年年柳色,灞陵伤别”(《忆秦娥》李白),李白还有一句反用这个习俗的例子“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劳劳亭》)。因为越是在柳条嫩绿、丰盈的阳春,离别之苦楚也就越深重,所以春风知道人太忧苦了,就不让柳条变青。这是一种很刻意的反用。这样的折柳送别直到现代依然存在。民国的李叔同的送别,“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也是这种“折柳送别”的传统延续。
国与家
诵读着《采薇》,忽然想起《十五的月亮》:“十五的月亮,照在家乡,照在边关;宁静的夜晚,你也思念我也思念。”战士思乡,是亘古的诗材;战士保国,是永恒的主题。思乡与报国,在战士身上得到了完美的统一。因为爱乡,方能思乡;因为爱乡,方能报国。“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牺
……
课时优案3
对应学生用书P35
[素材思悟]
生命的价值,在于自由
一对彼此深爱着的年轻夫妇,在封建家长的阻挠和高压下,被生生拆开,并最终为了捍卫自己的爱情而双双付出生命。想那弱女子刘兰芝离开焦家时,拜母别姑,十分从容;再嫁期定时,裁衣做裳,亦是十分从容;为君殉情时,举身赴清池,更是没有丝毫迟疑。在那个女子没有多少社会地位的封建时代,一位女子追求爱情,为爱而顽强地反抗是多么可贵,为爱而付出生命的代价,是多么感人,这是一个封建时代的女子的爱的尊严。想那清池的涟漪定会留下六个大字:不自由,毋宁死!
忠贞
“人世间有百媚千红,我独爱你那一种”“纵然是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这些千古名句,不管是甜言蜜语的搪塞还是应诗应景的做作,着实让人揪心地感叹、羡慕了一番。而焦仲卿与刘兰芝的“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韧如丝,磐石无转移”,则有过之而无不及地让我们真正领略了一番感情的忠贞与圣洁。一对这么恩爱的青年夫妻就那样匆匆离去了,一段这么美丽的佳话就那样匆匆结束了,他们还很年轻,却走得那么仓促,那么凄婉……他们用生命捍卫了感情的忠贞,他们用生命拒绝了私欲的诱惑,他们用生命写下了如歌如泣的凄婉爱情。
以爱为名的伤害
《孔雀东南飞》是一首杰出的长篇叙事诗,被清人王世贞称为“长诗之圣”。它是我国文学史上现实主义诗歌发展的重要标志,与北朝的《木兰辞》合称为“
……
课时优案4
对应学生用书P43
[素材思悟]
爱惜人才
你招贤纳杰,知人善用。你聚荀彧、郭嘉、程昱于帐下,收许褚、张辽于阵前,麾下文有能臣,武有良将,“山不厌高,海不厌深”,你是想海内之士都越陌度阡来归。
军帐前,盈樽独饮,举剑问天,汉邦才俊,何不尽归我耶?你行于“蒿里”,但见“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于是从心里悲恸,“念之断人肠”;你东临碣石观沧海时,高歌“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敞开胸怀想把天地包容;你江心横槊,旋即发出了“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的感叹;你指点江山,激扬文字,风骚独领;你挥洒笔墨,笑傲文坛。你是那般才华横溢、那般风流潇洒!马背上,勒缰捋须,豪情满腔,又在酝酿新的诗篇?
高洁避世
远离尘世,隐归田园。看花开花落。陶渊明生活得很清逸,很自由,像蓝天中的白云,像大海中的鱼儿。那颗渴望自由的心被官场的牢笼束缚太久了,难道没有什么寄托?选菊吧,清新淡雅,与世无争,不正像他不羁的性格吗?是陶诗将心寄托于菊,寻回了一方心灵的净土。也是陶诗让菊拥有了高洁的品质,让菊成为后世正直之士的代名词。
相思与乡愁
又是同样的季节,同样的景象,芙蓉依旧在对岸盛开着,而与我同心的那个人却在远道旧乡,我涉水来到对岸,穿过芦苇,采摘芙蓉。
一支,一支,一支,我直起身子,迎着轻风和朝阳依稀的光,随着白色芦苇的摆动低声吟唱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