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学案8
- 资源简介:
约7380字。
课时优案3
对应学生用书P68
[素材思悟]
力主思想自由,提倡兼容并包
“尚自由,展个性”是蔡元培针对封建教育无视学生的特点,违反自然,压抑、束缚个性而提出的教育主张。他任北大校长时提出“改良讲义”和“添购书籍”两个计划,指出讲义“只列纲要,细微末节,以及精旨奥义,或讲师口授,或自行参考,以期学有心得”,添购新书可供“一己潜修”之用,正是这种主张的体现。而“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八字教育方针更是促使北大面貌焕然一新。当时蔡元培刚到任,并发表演讲,力图教育改革,把“兼容并包”作为办学宗旨,大力提倡“思想自由”,再加上一系列的创新改革,开创了北大新局面。正是在这样的精神下,北大吸引了中国的各路学术精英,成为“大师云集、学术自由”的象征。
学界泰斗,人世楷模
蔡元培于1917年初任北京大学校长,将其“教育救国”思想用于改革北大,使北京大学一举成为我国学术研究气氛浓厚的高等学府,为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1940年蔡元培在香港病逝,毛泽东给予他高度评价“学界泰斗,人世楷模”。统观蔡元培一生的教育主张,在今天仍有积极意义。
蔡元培先生以其饱满的爱国热情,立志教育救国,形成了包括“健全的人格”“五育并举”和大学教育功能在于“服务社会”等在内的教育思想,并大力付诸实践,在我国现代高等教育的发展史上留下了精彩的一页。
德行楷模
蔡元培在《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中对青年学子提出了三点要求,其一是砥砺德行。砥砺德行,离不开自我约束。在这一点上,蔡元培堪称楷模。他从德国留学回来,为自己立下了三个原则:一不做官,二不纳妾,三不打麻将。时称“三不主义”。从一定意义上说,蔡元培的道德风范和人格力量,与他的“三不主义”是密不可分的。这也正是他深得北大师生爱戴,被誉为“善良的社会和庄严的人生的模范”所在。要将自我道德约束落到实处,离不开自己良知的监督。有一位木匠善制桌子,他不仅把桌子面刨得平整光滑,而且连抽屉的背板、底板都刨得平整光滑。有人问:“抽屉背板与底板别人看不见,何必刨得那么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