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修五第四单元学案2(2份)
- 资源简介:
2020语文人教版必修5第四单元课时优案3(2份)
2020语文人教版必修5课时优案3 第11课 中国建筑的特征 Word版含解析.doc
2020语文人教版必修5课时优案3 第12课 作为生物的社会 Word版含解析.doc
课时优案3
对应学生用书P67
[素材思悟]
建筑宗师梁思成
峥嵘岁月,在他的身上,凝聚着那个动荡的时代里知识分子艰辛与辉煌、抗争与无奈的缩影,他值得我们慢慢地精心品读,回味。
今天我们每一个人无不为他的魅力所折服,感动于这位上个世纪伟大的建筑家留给我们的一切,无论是他与妻子在历史大厦栋梁之间攀爬的身影,或是在教育战线上呕心沥血的奋斗所显现的辉煌,还是那为守护古建筑而拼搏的抗争与无奈,更有那学贯中西、博爱宽厚、科学严谨、坚韧不屈的精神品质。
他就是近代建筑学的一代宗师——梁思成。
中国建筑与民族情感
《中国建筑的特征》标题“中国”一词,气宇轩昂,视野宏阔,表现了梁思成作为中国建筑学一代宗师开阔的视角和强烈自豪的民族情感。在文中,梁思成呼吁:“中国建筑的个性乃即我民族之性格”“一国一族之建筑适反鉴其物质精神、继往开来之面貌”。中国的建筑承载了作者强烈的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怀。
建筑:文化的大一统观
梁思成并不是孤立地封闭地讨论中国建筑的“特征”,而是将建筑“特征”的外延延伸到文化的层面,拓宽到“各民族的建筑之间”,拓展到“不同的民族”“不同的时代”进行对照联系。他曾在《中国建筑的特征》一文中,形象地阐述了中国建筑与世界其他地区的建筑在文化史上的亲缘关系,并在理论上提出“可译性”概念,辩证地看待世界建筑的共性和个性。可从中感受到梁思成作为一代建筑宗师“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大文化观。
[小试身手]
从课文中寻找素材,以“教育”为话题,写一段有深度的议论片断,200字左右。
答:
答案 (示例)我们的教育应该具有个性化。多年来,我们的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强调的是“传统美德”“群体共性”,把千差万别的学生都套在一个框子里。这种教育上的“共性”,强求一律,对我们学生的健康发展只能起到抑制的作用,说的夸张些,就是一种摧残!就连建筑学家梁思成先生在论述“冰冷”的中国建筑时都能将建筑的外延延伸到文化层面,然后进行对照研究,辩证地看待世界建筑的共性和个性。建筑尚且有共性、个性之分,更何况教育面对的是活生生的人呢?总之,一切成功的教育应该是爱护与发展学生个性的教育!只有这样的教育,才能真正为21世纪中国的发展输送合格的人才。
1.[高考源点:归纳内容要点]结合文中关于建筑的“文法”和“词汇”的说法,分析为什么说中国的建筑艺术在世界建筑史上占有独特的地位?
……
课时优案3
对应学生用书P74
[素材思悟]
唱响生命赞歌的刘易斯•托马斯
他讴歌生命,保卫生命,捍卫生命固有的和谐,捍卫不容侵犯的人性,干预社会机制和公众心理上的疾患,他超越了科学家。他那时而行云流水,时而风云骤变、幽默风趣的笔触,他那极其广博、知其然而又知其所以然的科技和人文知识,更重要的就是他的作品从微生物到有机体到社会,从细致入微的形象描绘到匠心独具、闪闪发光的议论到撼人心魄直出胸臆的抒情,是理性思维与文学描绘有机结合的杰作,他超越了作家。
他的作品内容博大而深邃。读他的作品,将是一次最具启发性的跨时空的知识思辨之旅。他就是美国医学家、生物学家、科普作家、美国科学院院士——刘易斯•托马斯。
团结与协作
蚂蚁因为合作而搬动了比自己身体大很多倍的食物,这正是蚂蚁精神团体的写照。科学探索也需要交流、探讨。“众人拾柴火焰高”,集体的智慧能产生超凡的力量。社会犹如一个巨大的工厂,通过分工协作,各司其职,如此才可以创造出政治、经济、文化的巨大成就。
生存的智慧
在《作为生物的社会》一文中,有一段写白蚁的文字,让我们对这种小生灵肃然起敬:“白蚁有一个方面更为奇特:群体变大时,其智慧似乎也随之增加。……造成一个个弯度对称的美丽拱券。”这些小生物的智慧、创造性和集体精神,让我们动容。
自然界中的生物懂得和谐共处,互利共生。豆科植物将养分输送给固氮菌,固氮菌向植物提供氮素。彼此生存,互为条件,保持和谐,在自然界的生存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生存的智慧要求我们有长远目光,如果只看到了眼前利益而忽略长远利益,那么生存问题迟早会再次降临到我们的身上。如果我们不能承受它所带来的坏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