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任安书》学案8
- 资源简介:
约3610字,无答案。
《报任安书》学案
学习目标:
1.学习本文重要实虚词、文言句式等并做好知识点积累。
2.体会文中表现出的作者身受极辱后忧愁幽思、激愤慷慨的情感。
3.学习司马迁忍辱负重、发愤著书的精神,树立正确的荣辱观和生死观。
预习案
知人论世:
纪传体的开创者——司马迁
司马迁(约前145或前135-?),字子长,西汉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二十八岁时正式做了太史令,因李陵事件受了宫刑之后,他更加发奋著述,到五十五岁时终于完成了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史记》共一百三十篇,包括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十表、八书,记载了汉武帝太初元年之前的三千年历史,勾画出古代社会三千年来的历史面貌。《史记》不仅是伟大的历史著作,其中许多传记也是优秀的文学作品,鲁迅曾评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刘向等人都认为此书“善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俚”。
背景介绍:
《报任安书》是司马迁写给他朋友任安的一封回信。任安,字少卿,西汉荥阳(今河南荥阳)人。汉武帝时任益州刺史、北军使者护军等职。征和二年,戾太子发兵杀江充。当时任安收到戾太子发兵的命令,但按兵未动。戾太子事平之后,任安以“坐观成败”的罪名被汉武帝下狱,判处腰斩。任安入狱前曾写信给司马迁,希望司马迁能利用在汉武帝身边任职的条件“尽推贤进士之义”。司马迁没有立即回信,直到任安获罪临刑之前,他才写了这封回信。在这封信中,司马迁以无比愤激的心情,叙述自己蒙受的耻辱,倾吐他内心的痛苦和不满,说明自己“隐忍苟活”的原因,表达“就极刑而无愠色”、坚持完成《史记》的决心,同时也反映了他的文学观和生死观。所以,这封信是一篇研究《史记》和司马迁的生活、思想的重要文章。
[知识•梳理]
读准字音
倜傥( ) 愠色( ) 稽其成败 ( )
识记通假
1.古者富贵而名摩灭 ( )
2.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 )
3.思垂空文以自见 ( )
4.网罗天下放失旧闻 ( )
5.稽其成败兴坏之纪 ( )
6.则仆偿前辱之责 ( )
一词多义
1.以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 ( )重为乡党所笑,以污辱先人 ( )仆以口语遇遭此祸 ( )思垂空文以自见 ( )亦欲以究天人之际 ( )
2.之况仆之不得已乎 ( )而用流俗人之言 ( )无兄弟之亲 ( )藏之名山,传之其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