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棋王》学案2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粤教版 / 高中教案 / 必修四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1.43 M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0/2/25 17:37:44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2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12600字。

  13 棋王(节选)
  诗海拾贝
  弈棋二首呈任渐(其一)
  黄庭坚
  偶无公事客休时,席上谈兵校两棋。
  心似蛛丝游碧落,身如蜩甲化枯枝。
  湘东一目[注]诚甘死,天下中分尚可持。
  谁谓吾徒犹爱日,参横月落不曾知。
  【注】 湘东一目:据《南史》记载,梁湘东王萧绎,早年一目失明。
  【赏析】 这是一首写下棋的诗,前两句介绍下棋背景。颔联用蛛丝作喻,写精神和灵魂如同轻盈的蛛丝悠悠飘荡在碧空中,喻下棋之殚精竭虑;又用《庄子》中丈人捕蜩竟把身子当枯树、手臂当树枝的典故,喻下棋者精力集中,已达忘我境界。颈联描绘弈者的斗志坚韧,精心运筹,希望平分天下。结尾用平淡之笔表明一向珍惜光阴的人们,竟然因下棋连星沉月落也忘却了。这首诗源于作者的弈棋经验,也得力于其诗文构思和禅悟的触类旁通。
  语林撷英
  阿城经典语录
  1.柔不是弱,是容,是收,是含。
  2.大乱里总是有小静。
  3.如果凤凰五百年是寂寞,那么在浴火重生五百年之后,依然是寂寞。
  4.世俗既无悲观,亦无乐观,它其实是无观的自在。
  5.世俗间颓丧的多是男子,女子少有颓丧。
  6.艺术首先是自我催眠,由此而产生的作品再催眠阅读者。
  7.圣人就是俗人的典范,样板,可学。英雄是不可学的,是世俗的心中“魔”。
  8.要知道,人吃饭,不但是肚子的需要,而且是一种精神需要。
  9.科学造成的“信”与宗教的“信”,不是同一个“信”。
  10.老老实实地飞奔,这才是体育运动。
  作者卡片
  姓 名 阿 城
  出生年 1949年
  籍 贯 重庆江津(原属四川)
  相关资料 当代著名作家。本名钟阿城,出生在北京。处女作《棋王》先后获1984年福建《中短篇小说选刊》评选优秀作品奖和第三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此后又有作品接连问世,并写有杂论《文化制约着人类》。其作品集《棋王》,共包括三个中篇《棋王》《树王》《孩子王》和六个短篇《会餐》《树桩》《周转》《卧铺》《傻子》和《迷路》
  背景呈现
  “文化大革命”犹如一场梦魇,醒来之后依然无法抹去记忆中的伤痛,尤其是20世纪60年代末轰轰烈烈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它曾那样地震撼过中国乃至世界。这场运动在文学上先后反映为“伤痕文学”“反思文学”和“寻根文学”。“寻根”所体现的对于传统社会文化结构的分析,是对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带来的灾难以及人在这种灾难中的生存状态的深刻反思,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寻根”的内在动因不仅是对中国社会状况的质疑,同时也是对“文化大革命”之所以发生的文化原因的尝试性追溯。阿城的《棋王》正是“寻根小说”中比较有影响的一部,被人称为“集儒与道于一体”的“文化寻根上乘之作”。阿城的《棋王》和随后一气写下的《树王》《孩子王》皆取材于他本人亲历的知青生活,但无论在主题意旨还是在表现形式上都与通常的知青小说有很大不同。阿城无意去描绘一种悲剧性的历史遭遇和个人经验,也避免了当时流行的浪漫主义和理想主义的风格模式,他在日常化的平和叙述中,传达出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认同。
  知识链接
  寻根文学,是以“文化寻根”为主题的文学形式。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韩少功、阿城、郑义、郑万隆、李杭育等相继打出了“寻根”的旗帜,他们反对一味追求西方现代派文学的创作倾向,提倡把文学的“根”扎在本民族的岩层中。同时受到学术界的“文化热”影响,他们的小说旨在追溯民族文化渊源,对传统文化予以审视、剖析和继承,文学史上称为“寻根”小说。代表作家有阿城、张承志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