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南旧事》学案2
- 资源简介:
约12860字。
第11课 城南旧事(节选)
诗海拾贝
三月晦日偶题
秦 观
节物相催各自新,
痴心儿女挽留春。
芳菲歇去何须恨,
夏木阴阴正可人。
【赏析】 秦观的《三月晦日偶题》,富有哲理,蕴含理趣。“三月晦日”,即暮春三月的最后一天,过了这天,意味着时令进入夏季。春去的伤感,对于情感敏锐的人而言,不言而喻。但这首诗,却反其道而行之,写出了新意。“节物相催”,是自然规律,非人力所能为。因为新陈代谢,是自然运行的不变规律。但那些“痴心儿女”却想“挽留春”,不欲让春归去。这写足了人们对春将逝去时的怅惘之感。为诗的后两句翻出新意,做了充分的铺垫。
后两句,反振一笔,如异峰突起,醒人耳目。繁花似锦(“芳菲”)的春天归去,又有什么值得留恋的呢?那“阴阴”的“夏木”同样“可人”呢!诗人的乐观、豪放、豁达,跃然纸上。
诗人阐发了季节更替、风物变化乃是自然之理,认为春天固然美好,但也无需遗憾,因为夏天深幽的树荫也足以怡人。
语林撷英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问君此去几时来,来时莫徘徊。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人生难得是欢聚,唯有别离多。
——《城南旧事》主题歌《送别》
人生百岁几日春,休将黑发恋风尘。
去年此地君曾至,想见茑花待故人。
——林海音感怀诗
人生就像是一块拼图,认识一个人越久越深,这幅图就越完整。但它始终无法看到全部,因为每一个人都是一个谜,没必要一定看透,却总也看不完。
——林海音名言
走人生的路程就像爬山一样,看起来走了许多冤枉的路,崎岖的路,但终于到达山顶。
——林海音名言
作者卡片
姓 名 林海音
生卒年月 1918.3~2001.12
籍 贯 中国台湾苗栗县头份镇
主要成就 1994年荣获“世界华文作家协会”及“亚华作家文艺基金会”颁赠“向资深华文作家致敬奖”;1998年获“世界华文作家大会”颁“终身成就奖”;1999年获颁第二届五四奖“文学贡献奖”
代表作品 散文集《窗》(与何凡合作)《两地》《作客美国》《芸窗夜读》等,散文小说合集《冬青树》,短篇小说集《烛心》《城南旧事》等,长篇小说《春风》《晓云》《孟珠的旅程》
背景呈现
《城南旧事》是作家林海音的自传体小说。在孩童时代的林海音(小英子)跟随父亲从台湾漂洋过海来到北平,住在城南的一个胡同里,古都的驼铃、残阳、闹市、城垛……无时无刻不吸引着林海音。她在这里度过了一段宝贵而又美好的孩童时光。后来父亲去世了,林海音的幸福童年也就结束了。但远离第二故乡多年的林海音对这一切依然难以忘怀,缕缕的哀愁、抹抹的沉思依然深深地印在她童年的记忆里,于是就有了小说《城南旧事》。小说《城南旧事》由五个短片组成,从主人公小英子的视角讲述了发生在20世纪20年代末的北京的几个童年生活中离别的故事。电影《城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