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导读——孔子和《论语》
- 资源简介:
约4960字。
《论语》导读(一)
一、孔子的经历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孔子的一生大体可分为四个阶段:
1.早年经历
孔子早年生活非常艰难,三岁时,父亲就病逝了,他和他的母亲被父亲的正妻赶出了家门。母亲就带着幼小的孔子来到曲阜的一条叫阙里的街上过着清贫的生活。贫困的生活使孔子很早就意识到要努力学习做人与生活的本领。15岁时,孔子就将自己的志向定在做学问的方向上。20岁时,开始做委吏,也就是当了一个管理仓库的小官。25岁时,开始向郯子询问郯国古代官制。也就是在这个时期孔子开始开办私人学校。
2.中年经历
公元前517年,鲁国发生内乱,33岁的孔子被迫离开鲁国,到了齐国,受到齐景公的赏识和厚待。到公元前504年时,孔子回到鲁国但没有出仕,而是退隐修著《诗》《书》《礼》《乐》,众多弟子跟随孔子学习。公元前499年,52岁的孔子再次出仕,担任鲁国大司寇,并行使相国的权力,鲁国出现非常安定的局面。
3.周游列国
公元前497年春天,孔子政治上渐渐不得志,不得已离开鲁国,开始周游列国。他带着弟子先到了卫国,住了约10个月,因有人在卫灵公面前进谗言,又被迫带弟子离开卫国,打算去陈国。公元前492年,孔子六十岁,经过郑国到陈国去,结果在郑国都城与弟子失散,落魄得如同丧家之犬。
4.晚年生活
孔子周游列国14年,经过百般努力仍然无法推行自己政治主张,公元前483年,又回到了鲁国。68岁的孔子继续从事教育及整理文献工作。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孔子患病不愈而卒,终年七十三岁,葬于鲁城北泗水岸边。
二、孔子的贡献和地位
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开创者,他开创的儒家思想成为了我国社会的主流思想,对我国,乃是整个东亚、东南亚都有着极为深远的影响。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倡导仁、义、礼、智、信。他曾带领部分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