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教学设计6
- 资源简介:
约4860字。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
【教学目标】
1.结合注解,疏通词句,读懂文章大意。
2.了解本文的写作背景,理解蔡元培的办学方针和巨大贡献。
3.结合本文结构,了解演讲辞中心突出,层次分明的特点。
4.领略本文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培养正确的学习观、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
1.结合本文结构,了解演讲词中心突出,层次分明的特点。
2.领略本文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培养正确的学习观、价值观。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北京大学是莘莘学子梦寐以求的高等学府,今天我们随从蔡元培先生走进北京大学,了解这所百年名校的前世今生。
二、作者简介
蔡元培(1868—1940)字卿鹤,号孑民,浙江绍兴人,是现代伟大的爱国主义教育家,中国近代学术与教育的奠基者。1917-1928年任北京大学校长。任职期间,锐意改革,使北大面貌焕然一新。毛泽东称他为 “学界泰斗、人世楷模”。
蔡元培首倡学生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并积极推行义务教育和社会教育。积极倡导并实行“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
三、演讲背景
京师大学堂创办于1898年,是“戊戌变法”的产物。“戊戌变法”失败后,所有新政措施几乎全部被废除,只有京师大学堂得以保留。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1912年5月,京师大学堂改名为“北京大学”。
因初办时所收学生都是京官或八旗贵族子弟,他们来上学时,有不少人还带着听差。这些人上学只是为了升官发财,对研究学问没什么兴趣,而是想方法混资历、找靠山。1917年1月9日,蔡元培就任北京大学校长,并主持开学典礼,发表了这篇著名的演说。
四、演讲辞
1.定义:为准备演讲而写成的文稿。
2.演讲辞该怎样写才能在演讲时取得良好的效果?即演讲辞有怎样的特点?
可说性、可听性:演讲是用口讲的,是讲给听众听的,所以语言要通俗易懂、精彩形象、尽量口语化——这样才能吸引听众。如果语言枯燥无味,听众很快会打呼噜的。
针对性:演讲要面对很多听众,而听众都是带着目的来的,所以演讲一定要有针对性,讲听众关心的、想听的东西。
鼓动性:演讲的目的是为了感染听众、鼓动听众,所以写演讲辞的时候要注意怎样才能抓住读者的心,怎样才能使语言具有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