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寡人之于国也》教学设计15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教案 / 必修三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21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0/6/7 9:13:12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4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2290字。

  寡人之于国也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研读文本,把握孟子的“仁政”思想;
  2.能力目标:合作探究,涵泳体味,赏析孟子逻辑严谨、气势酣畅的论辩艺术;
  3.德育目标:认识孟子思想的现代意义。
  【教学重难点】
  1.孟子对治国得失的思辨,站在现代理想与智慧经典的契合点上理解孟子思想。 
  2.感知文本语言魅力,丰富学生语文素养。
  【教学方法】
  采用品读法、合作探究法教学。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人教版的五册必修教材中,《寡人之于国也》可谓孤篇——唯一的一篇儒学著作,遍观五册书,诸子作品也仅仅收录了该篇与庄子的《逍遥游》,可见其思想的代表性、作品的文学性以及对后世的影响性都是极强的。今天让我们一起解析《寡人之于国也》,领会孟子的政治思想,反思儒学的意义和影响,学习孟子的雄辩艺术。
  二、多媒体展示教学目标及思考题
  (1)梁惠王眼中的自己与孟子眼中的梁惠王有何不同?
  (2)孟子为他提出什么建议?其核心是什么?
  明确:
  (1)梁惠王眼中的自己——尽心爱民
  孟子眼中的梁惠王——好战、治国无道、不爱惜百姓、不负责任
  由此可见,梁惠王缺乏自知之明,有野心,却无治国之能。
  (2)孟子建议:
  王道之始——民之资不胜食用,能养生丧死
  称王——民不饥不寒、知孝悌
  养民、教民,此为礼之核心,仁政之核心,所谓“仁者无敌”。
  孟子的思想——施仁政,行王道,“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三、课件显示孟子与战国的局势,思考孟子思想在当时的作用与局限。
  学生分组展示探究成果,教师相机追问,进行纵深拓展,并予以总结、评价。
  明确:孟子与战国时代,诸侯与诸子(儒、法、兵、墨)思想传播利用。
  礼崩乐坏、诸侯互相争斗的时代,以“孝悌”为根本‘以“礼乐”为手段,以“仁”为核心的孔孟之道,显得不合时宜。反观主张以法治国、强化中央集权、反礼制的法家、讲权术、捭阖的纵横家、讲兵伐、谋略的兵家等大行其道。
  四、纵深探究,儒学的历史作用与局限。
  明确:回顾中国古代史,儒学地位起起跌跌,却在中国文化、心理结构的形成上起到巨大的的作用,并深刻地影响到汉字文化圈内各国的文化形成。
  那么“五四”运动时期为什么反儒,反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