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寡人之于国也》教学设计16
- 资源简介:
约2440字。
寡人之于国也
【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教版高中语文课本必修三第三单元第一课。本单元学习古代议论性散文。《寡人之于国也》选自《孟子•梁惠王上》。记录了梁惠王与孟子的一段对话。梁惠王提出了“寡人之民不加多”的疑问,孟子通过比喻说明了不加多的根本原因,有提出了使“天下之民至焉”的政治主张和一系列措施。主张鲜明,论证生动,论说富有气势。
【学生分析】
高一年级的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依然存在着“恐惧”或者“抵触”的情绪。主要原因是尚未积累一定的文言实词、虚词用法以及掌握相关句式,没有形成文言文的语感,不能把握文言文的学习方法与规律。
【教学设想】
文言文教学既不能上成单纯的文字、句式解析课,也不能抛开语言文字大谈情感、价值观。语言文字的学习、运用是理解课文的基础。学生自读,诵读都是品味感受语言最好的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把握文言字词、句式,熟悉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才能有效分析和鉴赏。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文言基础知识,理清思路,要采取多种变式训练,强调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相结合的方式,尽量提高教学效率。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课文还可以通过“文本整合”的方式,调动学生的已有知识,通过正向迁移,建构学生新的认知。
【教学目标】
1.自主阅读,疏通文意,掌握本文重点文言基础知识。
2.诵读品味,培养文言语感感,体会孟子论辩艺术。
3.疏通文意,通过知识迁移,了解孟子“王道”思想。
4.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尝试站在历史唯物主义的高度,评价孟子的“王道”,“保民而王”的主张。
【教学方法】
诵读法、变式训练、探究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工具】
多媒体辅助教学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早在公元前475年至公元前221年,中华大地上群雄并起,各国为扩张领土,集中人口,获取利益,兵革相见,混战不休,此即为战国时代。各国无不费尽心机,力图成就王图霸业。今天就让我们借助《孟子•寡人之于国也》这篇文章,穿越到魏国都城大梁的王宫,参与一场治国之策的讨论。
二、初读文本,关注文言基础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