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红烛》《峨日朵雪峰之侧》《致云雀》学案1
- 资源简介:
约12250字。
2.立在地球边上放号/郭沫若 红烛/闻一多
峨日朵雪峰之侧/昌耀 致云雀/雪莱
素养目标 备考指导
1.感受《立在地球边上放号》中对“力”的赞美,体会诗歌浪漫主义风格。
2.把握《红烛》的抒情脉络和抒情方式,理解“红烛”的象征意义。
3.了解朦胧诗的相关知识,明确《峨日朵雪峰之侧》意境,学习象征手法。
4.把握“云雀”的象征意义,学习浪漫主义手法。 1.风格是指诗文带给读者的整体印象。在分析诗歌风格时注意综合考虑诗歌内容、语言风格等,用术语加以概括。[审美鉴赏与创造]
2.学习象征手法,在古诗阅读题目中借助相关知识解答题目。[审美鉴赏与创造]
3.诗歌的起承转合、前后呼应等可在写作中加以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
情景导学
诗歌是文学艺术中的精品,它创造了无与伦比的艺术境界。从《立在地球边上放号》中看出郭沫若目睹了“五四”浪涛对几千年封建沉渣的洗劫和吞噬,不断的毁坏!同时,他预见了一个崭新纪元即将到来,“不断的创造,不断的努力”吧!他凌空呼啸,助威助兴。闻一多在红烛身上找到了生活方向:实干,探索,坚毅地为自己的理想努力,不计较结果。《峨日朵雪峰之侧》从小小的蜘蛛感悟到作者对生命的热爱、对生命力的赞颂。从《致云雀》中感悟到作者对自由的赞美和对公正社会的强烈追求,以及他随时为伟大理想牺牲的决心。
预习•语言建构与运用
课前预习
1.作者作品
二十世纪的文化巨人——郭沫若
[简历] 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字鼎堂,号尚武,笔名沫若、麦克昂、郭鼎堂、石沱、高汝鸿、羊易之等。1892年11月16日出生于四川乐山沙湾,毕业于日本九州帝国大学,现代文学家、历史学家、新诗奠基人之一、中国科学院首任院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首任校长、苏联科学院外籍院士。1914年,郭沫若留学日本,在九州帝国大学学医。1921年,发表第一本新诗集《女神》。1930年,撰写《中国古代社会研究》。1949年当选为中华全国文学艺术会主席。曾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主任、历史研究所第一所所长、中国人民保卫世界和平委员会主席、中日友好协会名誉会长、中国文联主席等要职,曾当选中国共产党第九、十、十一届中央委员,第二、第三、第五届全国政协副主席。1978年6月12日,因病长期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终年86岁。
[作品] 《女神》《天狗》《天上的街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