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三单元学案6
- 资源简介:
约3350字。
核心素养提升
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
课文回扣•规律总结
分析论点的方法
如《咬文嚼字》,作者首先列举四个事例,从不同角度说明文字和思想的密切关系,然后得出结论:无论是阅读还是写作,用字的难处在于意义的确定与控制。接着从正面援引实例,证明善用字的联想意义,就会使文章意蕴丰富;紧接着从反面援引实例,证明误用字的联想意义就会产生“套板反应”。最后在文末点明主旨:运用文字应有谨严的精神。
分析论据的方法
如《说“木叶”》引用大量诗句作为论据,起到了多方面作用:一是作引子,引出议论话题;二是作为例证,使得说理有凭有据;三是调节文气,更增添了文章的文化内涵。
分析论证的方法
如《谈“中国诗”》中作者为了让听众了解中国诗歌的特征,综合运用了举例、引用、对比、比喻等多种论证方法来阐述自己的观点,作者对各种材料的运用信手拈来,如行云流水,自然流畅。
典例探究•迁移运用
(2019•全国卷Ⅱ)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杜甫之所以能有集大成之成就,是因为他有可以集大成之容量。而其所以能有集大成之容量,最重要的因素,乃在于他生而禀有一种极为难得的健全才性——那就是他的博大、均衡与正常。杜甫是一位感性与理性兼长并美的诗人,他一方面具有极大极强的感性,可以深入他所接触到的任何事物,把握住他所欲攫取的事物之精华;另一方面又有着极清明周至的理性,足以脱出于一切事物的蒙蔽与局限,做到博观兼采而无所偏失。
这种优越的禀赋表现于他的诗中,第一点最可注意的成就,便是其汲取之博
与途径之正。就诗歌体式风格方面而言,古今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