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学案3
- 资源简介:
约2510字。
《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学案
一、学习目标
1.理解本课主旨各个侧面之间的关系,并用简洁的语言表达
2.训练把握关键议论语句的能力,能够把握本课的各个分论点
3.掌握通讯的文体特点
二、知识准备
1.文体——通讯
通讯是运用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手法,具体、生动、形象地反映新闻事件或典型人物的一种报道形式。
通讯的分析,最终的落脚点是综合的,往往既包含了艺术形象,也有作者的观点和情感。
2.形式——表达方式——议论
表达方式包含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五种。
议论,即评论人或事物的是非、高低、好坏;或者提出某一问题的建议(比如某件事情应该怎么做)等。从本质上来说,它是理性的产物。
议论语言的种类包括:
(1)论点
即一段议论的核心,作者的要表明的主张。比如:“创新是科学家的本质。”通常用来回答三种问题。
a.议论对象的定义、性质(是什么)
b.议论对象的价值(为什么,它为什么存在,事情为什么这样做)
c.价值实现的方法(怎么办)
短小的议论文,可以只写上面的一个问题;但一般来说,议论文总是上面三个问题的结合形成一组论点。
另外,论点的表述,一般都是正面的理想状况,作者希望发生的事态。
(2)对反面情况的否定
当X=2时,不见得X就不能等于-2,否定与正面议论相辅相成,才是完整的说理。所谓否定,即告诉读者,某种情形是错的,是不希望发生的。
这种议论一般不能单独出现,总是伴随着与正面的理想状况的互相对举,其目的在于限制正面说理部分的视角,将它限定在一个作者希望的范围内。
例如:“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后面半句就是否定一些不正确的做法。不过,仔细分析前半句,我们会发现,做到了“付有司,论其刑赏”,并不是“偏私”的对立面,如果不写后半句,理论上,可以做到既“付有司,论其刑赏”又“偏私”。
再如:“尊重权威到不崇拜权威。”一正一反,相反相成,“尊重”的对立面是“鄙夷”“轻视”等态度,“尊重”了必定不是“轻视”但并不能确定是否“崇拜”,否定部分的表达,限制了“尊重”的范围和程度。
(3)推理
所谓推理,即通过一系列的因果关系,从已知前提推出新的结论。这部分我们将在作文课上进一步学习。
(4)对例证的分析
相当一部分议论文会采用例证法,因为我们相信“事实胜于雄辩”。议论文非常欢迎对已经明确发生的历史事实进行评价和总结。
比如:“千古过目成诵,孰有如孔子者乎?读易至韦编三绝,不知翻阅过几千百遍来。微言精义,愈探愈出,愈研愈入,愈往而不知其所穷。虽生知安行之圣,不废困勉下学之功也。”
开头到“千百遍来”是事实的叙述,是例证,下面就是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