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语文I卷复习资料:写作专题之运用素材会分析
- 资源简介:
约6140字。
新高考语文I卷复习资料:写作专题之运用素材会分析
【学习目标】
一、把握写作训练“运用素材会分析”的要求。
二、写作训练,提高学生“运用素材会分析”的水平。
【导入学习】
考场上考生选用文体最多的是议论文,写议论文使用最多的是例证法。然而,多数考生把注意力放在罗列事例上,结果所写的作文有例无析。与此相对应的是阅卷老师评卷的关注点,除开头与结尾外,对议论文,下一个关注点就是对例证的分析。看来,要顺应考场的这一“考向”,就要学会,而且必须学会对论据分析。
【自主学习】
选好论据材料后,要对其进行恰当的分析。论据分析是挖掘议论深度的重要手段。恰当的分析能揭示出论据与论点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能使论据和论点成为有机的统一体。议论文是分析说理的文章,如果不进行恰当的分析,就不能把论点阐述得深刻透彻,文章就会缺乏说服力。那么,如何恰当地分析论据呢?
1.因果分析
对于陈述原因或结果的语段,可进行因果分析。若论据陈述的是原因,则可以推测其结果;若论据陈述的是结果,我们可以探究其产生的原因。从因果关系的角度对论据材料加以剖析,找出材料和观点之间的必然联系来证明论点,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如:
正确面对磨难才能成就人生。人生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总免不了要经受大大小小的磨难,能经受磨难才能成就精彩的人生。司马迁遭受腐刑,却能于耻辱中写成《史记》,那是因为他有坚定如山的信念、刚毅如铁的意志,坚持自己的志向,才能成为一代“史圣”;一代体操王子李宁泪洒汉城黯然退出体坛后,却又另辟天地开创了自己的事业,让李宁牌系列运动用品风靡中国的体育用品市场,那是因为他懂得承受失败,勇于迎接新的挑战,才能在失败中开拓出一条新路;贝多芬双耳失聪,却能在磨难下创造出不朽的交响曲,撼人心灵,那是因为他不屈服于命运的打压,顽强抗拒厄运,才谱写出了人类的心灵之歌。可见,面对磨难,只有勇敢顽强,坚持正确的人生态度,前方才会是艳阳天。
这是由果溯因的语段,作者在叙述事例之后,用“那是因为”分析了司马迁、李宁、贝多芬在磨难中做出非凡成就的原因,增强了说理的力度,把论点阐述得充分而透彻。对材料原因的挖掘,突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