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议论文论据使用技巧例谈教学设计
- 资源简介:
约4220字。
《议论文论据使用技巧例谈》教学设计
一、导入课题
都说中学生有三怕:一怕文言文,二怕周树人,三怕写作文。那么我们语文老师改作文也有三怕,大家知道是什么吗?我们一怕项羽自刎,二怕屈原跳江,不过最怕的应该是司马迁受刑。每年一到6月7日,司马迁就要受上万次宫刑,太可怕了。老师们阅卷时发现同学们的作文中翻来覆去总是那么几个论据,反映了作文素材极度贫乏,太单一。同学们也总是感觉论据积累不够,作文时总找不到典型的论据来论证论点。
二、高效选择和使用论据
1.请看下面例子:
语言,有时是化解误会的良药。(论点)它使许多误会得以消除,使不少心灵的隔阂被冲破。(阐释论点的功能)赵国大将廉颇妒忌被赵王器重的蔺相如,扬言要使他难堪;而相如却处处避免与之发生冲突,众人不解,相如一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道出用意。这句话使廉颇瞬间消除了对相如的偏见,他负荆请罪,最终与相如成刎颈之交。(正向例证,一矢中的,准确得力)正是因为相如的那句掷地有声的话化成了一座桥梁,使两位大臣的心得到了沟通,使廉颇了解到蔺相如的高尚人格,化解了误会。(分析例证,紧扣论点)
这个例证语段的层次很清晰:论点的核心概念是“语言”,所引例证的核心内容是“蔺相如的一句话”,最后的分析小结也集中在“那句掷地有声的话”之上,三者严格一致,连成一线,角度准确无误,属于有效论证。整个论证段落的支柱力量正是“将相和”这一正面事例。
一般地说,一篇严肃的议论文不管是立论还是驳论,必然是以正面事例、正面论述为主,除了理论分析之外,正向材料都得挑起大梁,瞄准靶心,充当支持论点的骨干,成为中坚力量。因此,尽管材料应该丰富多彩,论述应该多种多样,但永远都应该把正向材料放在第一位。
小结方法一:正向材料挑大梁,一矢中的。
2.沉着冷静来自深谋远志。(提出论点,突出一个字:志)一个人若没有深刻的思想、长远的志向,心浮气躁,患得患失,目光短浅,自然无法拥有长远的目光。(阐释论点的内涵)班超投笔从戎,志在报国,对于匈奴颇多考察,因而在对匈奴一战中从容不迫,沉稳冷静,终弘扬国威,“不教胡马度阴山”。(例证之一,扣紧一个字:志)林则徐爱国爱家,志在国家主权与尊严,因此,斩钉截铁,坚决禁烟,在与洋人交涉中不卑不亢,稳中含刚,终虎门销烟,让洋人胆颤心寒。(例证之二,突出一个字:志)正因为有远大的志向,眼光便放得远,心胸便沉稳下来。(分析例证,强化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