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项训练
- 资源简介:
约37110字。
文学类阅读-单文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姜氏胡辣汤
森林
①在隐阳城,人们的早餐大多是胡辣汤。一碗热腾腾的胡辣汤,配上葱花,淋上香油,再加点儿醋,一碗下来,让人满头冒汗,赶走早晨的清冷。
②外地人到此,都会慕名品尝胡辣汤。而品尝之后,觉得这汤太咸、太辣、太烫,就很是疑惑当地人为何单好这口。
③隐阳地理位置特殊,有两条河在此交汇,自古以来就是水上交通要地。商船多,商客多,船工多。船工天天在水里搏击风浪,水冷,性凉,属阴;而胡辣汤温热,料辛味辣,性温,属阳,阴阳平衡,阴阳调和,船工多嗜酒好辣,胡辣汤也是先为船工所喜,渐渐蔓延流传开来,成了隐阳当地必不可少的早餐。
④隐阳最出名的胡辣汤店叫姜氏胡辣汤店。姜氏胡辣汤店距离码头不远,每天早上都能看到店门口排着一溜儿长队。当地人已习以为常,不排队就能喝到姜氏胡辣汤,是不可思议的事情。
⑤为什么要排队呢?一是味道好,二是限量,每天只做200碗,卖够200碗,便不再供应。
⑥有好事者问老板姜中良,你这店人气这么旺,多做一些不好吗?为什么只固定卖200碗呢?
⑦姜中良答,超过200碗,就不是姜氏胡辣汤了,这是我们姜氏胡辣汤的规矩。
⑧有人说,有些老规矩是该遵守,但也应该与时俱进,现成的钱,哪有不弯腰去捡的理。
⑨姜中良就笑而不答了。
⑩每天,姜氏胡辣汤还是200碗,卖完之后,清扫柜台,关门闭窗,姜中良拿起钓鱼竿,去沙、湟河交汇处钓鱼。
⑪姜氏胡辣汤店在隐阳城有200多年的历史了,除去被日本占领的几年歇业之外,一直都正常经营,是名副其实的百年老店。
⑫歇业的原因,有许多说法,成了隐阳历史上的一个谜团。地方志办董老师为了解开这个谜团,花了三年的时间专门来研究,结果越研究越扑朔迷离。地方志办的《隐阳志》最后确定了歇业的原因,相对主流的说法是:为表明心志,表明不与侵略者合作的立场,而歇业。地方志还提到,受降那天,姜氏胡辣汤店做了许多胡辣汤,免费让市民品尝,那是店里有史以来唯一的一次不限量供应。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姜中良“笑而不答”、每天卖完后就去钓鱼,说明他是一个固持己见、不重名利、随遇而安的人。
B.地方志办的董老师花了三年时间才确定抗日期间歇业的原因是表明他们不与侵略者合作的立场。
C.姜氏三兄弟分家后,经营地点和经营方式都不样,最后老二姜中良的店成为了家族的品牌。
D.姜氏胡辣汤受降日和疫情期间都改规矩,说明姜氏胡辣汤的经营者都有原则、有底线,有坚持。
2.小说第③段在全文中有怎样的作用?请简要分析。
3.这篇小说在情节结构方面最大的特色是善于设置悬念。请找出其中三处,并简要分析其效果。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把栏杆拍遍
梁衡
①中国历史上由行伍出身,以武起事,而最终以文为业,成为大诗词作家的只有一人,这就是辛弃疾。这也注定了他的词及他这个人在文人中的唯一性和在历史上的独特地位。
②应该说,辛弃疾的词不是用笔写成,而是用刀和剑刻成的。他是以一个沙场英雄和爱国将军的形象留存在历史上和自己的诗词中。时隔千年,当今天我们重读他的作品时,仍感到一种凛然杀气和磅礴之势。比如这首著名的《破阵子》: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