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花夕拾》教学设计2(走进《朝花夕拾》人物篇)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初中教案 / 七年级上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x
  • 资源大小: 40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3/3/26 18:00:41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3 总计:22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4680字。

  走进《朝花夕拾》人物篇
  【课前预习】
  1.收集鲁迅的相关资料在摘抄本上。(包括名、时、地、作、评)
  2.利用课外时间阅读《朝花夕拾》这部书,用浏览和精读相结合的方法,了解全书的内容,精读精彩片段。
  3、精读写人篇目,并勾画出人物描写的句子。
  【知识链接】
  背景介绍(复印下发给学生)
  创作《朝花夕拾》时鲁迅已是文坛举足轻重的作家。1926年“三一八”惨案后,鲁迅写了《纪念刘和珍君》等文,愤怒声讨反动政府的无耻行径,遭到反动政府的迫害,不得不过起颠沛流离的生活。他曾先后避居山本医院、德国医院等处。尽管生活艰苦,还写了不少的散文诗和《二十四孝图》《五猖会》《无常》等三篇散文,它们后来与鲁迅在惨案发生之前写作的《狗•猫•鼠》《阿长与〈山海经〉》收入了散文集《朝花夕拾》。 
  1926年9月鲁迅接受了厦门大学的聘请,南下教书,但他在厦门大学只呆了四个多月,因为他发现厦门大学的空气和北京一样,也是污浊的。 鲁迅在这里见识了种种知识分子的丑恶嘴脸,毫不留情地进行抨击。鲁迅虽然不喜欢厦门大学,但他对自己担任的课程却倾注了全力,他上的课很受学生的欢迎。在繁忙的教学之余,鲁迅写了很多作品,这其中就包括《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父亲的病》《锁记》《藤野先生》和《范爱农》五篇散文。这五篇散文与在北京创作的另五篇散文就构成了《朝花夕拾》的全部。这十篇散文,是“回忆的记事”〔《三闲集•〈自选集〉自序》〕,比较完整地记录了鲁迅从幼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道路和经历,生动了描绘了清末民初的生活画面,是研究鲁迅早期思想和生活以至当时社会的重要艺术文献。这些篇章,文笔深沉隽永,是中国现代散文中的经典作品。
  在谈到这批文章的写作时,鲁迅先生深情地谈到了“思乡的蛊惑”,“曾经屡次忆起儿时在故乡所吃的蔬果”等等,说,这些东西“也许要哄骗我一生,使我时时反顾。“这些深情的表白,都表明鲁迅在那个特定的生存环境中,在人到中年、身处异乡的时候,确实是打算写作以 “回忆”为主要内容的文章,来寄托自己的思乡之情,来对抗那“纷扰”、“离奇”的现实景况的。
  【学习目标】
  1、结合鲁迅相关资料,感受其人其文魅力。
  2、体悟并学习鲁迅以小见大,用细节凸显神韵的艺术手法。
  3、学会从生活中捕捉并描绘经典细节。
  【学习过程】
  一、 谈话解题,今拾鲁迅之花
  (一)名言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臧克家先生曾写道:“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这个他是谁?
  明确:鲁迅就是“死了”“还活着”的“有的人”, 鲁迅也在日记中说:“死者倘不埋在活人心中,那就真死掉了。”他病逝后的影响验证了这句话,他的灵柩上覆盖一面绣着“民族魂”的旗帜。鲁迅逝世已经81年,但是提起鲁迅可谓家喻户晓,我们拜读他的作品才熟悉他这个人,今天我们通过赏析《朝花夕拾》来感受其作品的魅力。
  (二)初读感受,走近《朝花夕拾》
  前几天,老师布置你们阅读《朝花夕拾》包括小引和后记。现在,检测阅读效果。出示题:
  1.《朝花夕拾》原名( 旧事重提  ),是现代文学家鲁迅的一部(回忆性散文集)。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