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560字。
古诗词分类选读60首 褚守农编写
山水诗
1晚登三山还望京邑(五言古体诗) (齐)谢朓
灞涘望长安①,河阳视京县②。白日丽飞甍,参差皆可见。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喧鸟覆春洲,杂英满芳甸。去矣方带淫,怀哉罢欢宴。佳期怅何许,泪下如流霰。有情知望乡,谁能鬒③不变。
注:①王粲《七哀诗》:“南登霸陵岸,回首望长安。”②潘岳《河阳诗》:“引领望京室”。③鬒:黑发。
(1)开头两句借用王粲和潘岳的诗句表达 的心情。
(2)诗中描写自然山水最有名的两句是:“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李白曾热情地称赞:“解道澄江静如练,令人长忆谢玄辉。”说说这两句诗的妙处。
(3)第十句“怀哉罢欢宴”中的“罢欢宴”可作两解,既指 ,又指
。
(4)谢朓的山水诗在刻意描摹的基础上,开始在景物描写中注入诗人自己的情感和意趣,并能将景的描写和情的抒发较好地结合起来。请以这首诗为例说明。
2终南山(五言律诗) (唐)王维
太乙①近天都,连山到海隅。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注:①太乙:终南山的别称。
(1)说说全诗的视角变化。
(2)请具体描绘颔联所写的近景。
(3)颈联两句诗人的立足点在哪里?他所看到的景物是以什么东西来表现的?
(4)概述尾联的妙处。
3望洞庭①(七言绝句) (唐)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注:①君山:在湖南省洞庭湖中。
(1) 用“未磨”之“镜”比喻洞庭湖是否恰当?为什么?
(2) 青螺”比喻什么?这样比喻有什么作用?
(3) 雍陶也有一首描写洞庭君山的诗——《题君山>:“烟波不动影沉沉,碧色全无翠色深。疑是水仙梳洗处,一螺青黛镜中心。”它们都以“螺”作比,刘诗 ,雍诗 。
(4) 雍陶《题君山》的第三句不再拘泥于眼前君山的倒影,而是转向虚写,将 融合于湖山景物的描绘之中,写得更为活脱轻盈。
4东溪(七言律诗) (宋)梅尧臣
行到东溪看水时,坐临孤屿发船迟。野凫眠岸有闲意,老树著花无丑枝。
短短蒲茸齐似剪,平平沙石净于筛。情虽不厌住不得,薄暮归来车马疲。
(1) 一句写诗人“行到”的地点、缘由,第二句写所面对的景物。诗人为什么对此“发船迟”?
(2) 颔联两句前四字与后三字所写内容有何不同?从中可以看出诗人什么样的心情?
(3) 第六句“平平沙石净于筛”描写 这一景物,其特点是 。
(4) 这首诗的意思有多次转折,试做分析。
5望海潮 (词) (宋)柳永
东南形胜①,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巚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②。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③夸。
注:①形胜——形势重要、交通便利的地区。②高牙——军前大旗,借指高级官吏。③凤池——凤凰池,中书省所在地,此处指朝廷。
(1)词的上阕以 为主脑,从 、 、 、
、 、 等方面加以描绘。
(2)词的下阕前半段专写 ,从 、 、
等四个方面描绘,最后以 两字收束。
(3)史传“词流播,金主亮闻歌,欣然有慕于‘三秋桂子,十里荷花’,遂起投鞭渡江之志。”反映了“三秋桂子,十里荷花”这两句词写得特别好。请说说你的看法。
(4)最后两句“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的意思是 ,作者的意图是 。
田园诗
1归园田居(其三)(五言古体诗) (晋)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1)体会第四句“带月荷锄归”中诗人的心情。
(2)诗中的“愿”究竟指什么?
(3) 联系诗人的整个情况,说说你对陶渊明亲自参加农业劳动的看法。
(4) 默写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2渭川田家(五言古体诗) (唐)王维
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即此羡闲逸,怅然歌式微①。
注:①式微,出自《诗经 式微》:“式微,式微,胡不归?”(意思是:卑微,卑微,怎么不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