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7970字。
高考语言运用题之标点符号新题型专练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我梦见自己在隘巷中行走,衣履破碎,像乞食者。
一条狗在背后叫起来了。
我傲慢地回顾,叱咤说:“吠!住口!你这势利的狗!”
“嘻嘻!”他笑了,还接着说,“不敢,愧不如人呢。”
“什么!?”我气愤了,觉得这是一个极端的侮辱。
“我惭愧:我终于还不知道分别铜和银;还不知道分别布和绸;还不知道分别官和民:还不知道分别主和奴;还不知道……”
我逃走了。“且慢!我们再谈谈。……”他在后面大声挽留。
我一径逃走,尽力地走,直到逃出梦境,躺在自己的床上。
(摘自鲁迅《狗的驳诘》)
1.语言文字运用I(还有学生在考试时无法集中或容易分散注意力)和Ⅱ中画横线句子,都有“还”,说说二者表意上的不同。
2.文中画横线部分,如果改写成“我惭愧,我终于还不知道分别铜和银、布和绸、官和民、主和奴”,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3.标点非小事,对于追求精细化表达的文学作品来说,更是如此。文段中有两处使用省略号的句子,请分别分析省略号在语境中的作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劳动,是与大地肌肤相亲。在田地边,以裸露的脚趾触碰大地,小心地触碰。缩回,又伸展。伸展,再缩回。看稻们站立在一片白泱泱的水田中央,不跑,不跳,亦不缩脚,蓝天白云下,一副精神抖擞的样子,我就感觉羞愧。人不如稻?试试,再试试,果然就不烫脚了。把两只脚慢慢地伸入水田,忍住,再忍住,如一棵稻秧把根伸进大地深处。田泥包裹,温暖如春,血脉相通。超然客公众号
我把铁耙举起,又放下。放下,又举起。沙地是一本大书,我一页一页,努力地翻阅脚下这一片沙地。泥土芬芳,沙地的气息让人陶醉。我一遍遍把大地的秘密翻开又覆盖,却不知道到底是在寻找什么。劳作,是我唯一的目的。我只是向前,不停地向前。我像父亲一样举起耙,像父亲一样把口水唾在手心,像父亲一样握紧耙柄,像父亲一样用泥土搓手。我感觉自己和父亲、祖先们,紧紧地连接在了一起。
汗水是自发根出发的,沿额头,至鼻尖,绕到下巴,一步一步往下爬。今天,我所滴下的每一滴汗水,与父亲的,与先人的,也是一个模样。
4.对文学作品来说,标点标示的停顿,有时很有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