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练习题6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考专项试卷
  • 文件类型: docx
  • 资源大小: 717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3/11/15 21:50:01
  • 资源来源: 会员改编
  • 下载情况: 本月:2 总计:3
  • 下载点数: 2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30680字。

  liguilin1970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袁门立雨
  (一)
  毛泽东不满作文只得了40分,在课堂上顶撞袁吉六,并愤怒地冲出了教室。
  当晚,杨昌济把毛泽东约到了君子亭。
  杨昌济背着双手,仰望着星空,突然背起了文章:“‘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润之,这篇文章你读过吗?”
  毛泽东忐忑不安地坐着,小声回答:“读过,是韩愈的《马说》。”
  “对,《马说》。这个世上,真人才易得,识才者难求啊。为什么呢?”杨昌济在毛泽东身边坐下,“因为人都有个毛病,自以为是。凡事总觉得自己是对的,看不到别人的优点。比方……”
  毛泽东微微侧开了头,显然已经在等着挨批,杨昌济忙话锋一转:“比方袁仲谦老先生,这方面的毛病就不小。”
  毛泽东愣住了。
  “怎么,你不同意我的看法?”
  “不是,老师怎么突然批评起袁先生来了?”毛泽东不好意思地说。
  “他做得不对我当然要批评他。你看啊,像你这样的学生,作文写得那么好,他居然看不上,这像话吗?不就是文章锋芒过甚,不太含蓄吗?又不是什么大不了的毛病,值得这么抓住不放?就算是有毛病吧,你改不改,关他什么事嘛?他要这么一而再再而三跟你过不去,真是吃饱了饭没事做!你说对不对?”
  毛泽东尴尬得不知道怎么回答。
  “还动不动搬出什么韩柳欧苏,要人学什么古之大家。韩柳欧苏有什么了不起?不就是上千年来人人都觉写得好吗?难道你毛润之非得跟千年来的读书人看法一样?说不定你比这千年来所有的读书人都要高明得多呢?他怎么就想不到这一层?这不是自以为是是什么?”
  毛泽东越发不安了。
  “最可气的是,他居然看不上梁启超的文章。梁启超的文章有什么不好?就算比不得韩柳欧苏有名气,就算许多人觉得太直白,只适合打笔仗,上不得大台面,那又怎么样?你做学生的偏要喜欢,偏要当他十全十美,他老师管得着吗?还要在课堂上,当着那么多同学教训你,跟你争个面红耳赤,哪有一点虚心的样子,哪有一点容人的气度吗?”
  “老师,我……”毛泽东垂下了头,擦了一把头上的汗。
  杨昌济不再说了,只是盯着他,直盯得他深深埋下了头。许久,杨昌济站起身,向亭外走去。走出几步,又站住了,回头说:“润之,道理我就不多说了,你自己慢慢体会。不过我想告诉你,你入学的作文的确是我敲定为第一名的。可那次阅卷其实是袁先生负责的,当时他把你定为第二名。仲老是长沙国学界公认的权威,把你定为第二名,足见他多么赏识你的才华。之所以定为第二名,也是因为你的文章还有明显缺陷。他一次次指出这些缺陷,一次次降低你的作文分,乃至降到40分,为什么?他看中的第二名写出的文章在他眼中真的只值40分吗?一个老师,当他碰上自己非常欣赏的学生总不改正缺点的时候,他会是什么心情?我告诉你,五个字——恨铁不成钢!”
  他说完,转身就走,只把夜空中闪闪的星光留给了发愣的毛泽东。
  (二)
  毛泽东连夜去道歉,袁吉六只说睡了不肯见他,毛泽东站在院子里。
  上半夜满天的星斗早已不知踪影。寒风骤起,在树枝间呜咽,卷起满地秋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杨昌济能够说服毛泽东,一是了解毛泽东的脾气性格,二是谈话艺术高超,但更主要的是自身的学术水平高。“亲其师,信其道”,毛泽东自然信服他说的话。
  B.毛泽东勤学好问,有才华,有见识,虽然也有性子急、脾气倔等毛病,但毕竟是个难得的人才;袁仲谦虽然给毛泽东的作文只打了40分,但他依然不失为一个好伯乐。
  C.袁仲谦虽然很有学问,是长沙国学界公认的权威,但有点泥古不化,只喜欢韩柳欧苏这些古文大家的文章,不喜欢梁启超这样直白的文章。
  D.毛泽东当堂顶撞老师确实不对,但袁吉六不肯接受毛泽东的道歉,罚他大冷天站在院子里淋了一夜的雨,这就缺少一点国学大师该有的胸襟和气度了。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的标题《袁门立雨》,既概括了小说的主要内容,又化用了“程门立雪”的典故,能够引起读者强烈的阅读兴趣。
  B.小说用简洁的语言、神态、动作等描写,把有个性、有想法、有脾气、有毅力又知错能改的青年毛泽东刻画得栩栩如生。
  C.第二部分的环境描写运用比喻、拟人、借代等手法,绘声绘色。早上雨过天晴、晨曦初露象征了师生误会的消除与和解。
  D.小说采用第三人称,叙写毛泽东与两位老师间的故事,这种叙述方式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自由灵活地反映客观内容。
  3.毛泽东曾说:“谢谢袁大胡(袁吉六),必要时我现在还可以作一篇清通的古文。”袁吉六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4.有人说小说第一部分结尾处毛泽东已经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写到“杨昌济站起身,向亭外走去”即可收笔,后面写他再回头对毛泽东进行一番说教是画蛇添足,实为赘笔。你是否认同这种观点?说说你的理由。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雪莲花儿开
  乔正芳
  ①当军区文工团慰问演出队即将出发的时候,杨灿灿背着背包气喘吁吁追上来。她昨夜似乎没有睡好,眼泡红肿,面色憔悴。
  ②新任队长蒋小妮看了看她,说:“老队长,这次演出你就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