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高三高难度文学类文本历史小说汇编——以2022新高考I卷 冯至《江上》为例
- 资源简介:
约21550字。
2023届高三高难度文学类文本历史小说汇编——以2022新高考I卷 冯至《江上》为例
【考点分析】
文学类文本是新高考考察的重点题型,其中历史小说的改编题型,因其丰富的人文历史意蕴,多变的叙事抒情手法,含蓄凝练的情感表达,成为高考文学类文本复习重点,因此,本讲义选择了多篇各地最新的历史小说,结合高考题型分析,锻炼学生审题赏析能力。
例题选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改。
【高考真题】2022新高考I卷 冯至《江上》小说阅读
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江上【注】
冯至
子胥望着昭关以外的山水,世界好像换了一件新的衣裳,他自己却真实地获得了真实的生命。时节正是晚秋,眼前还是一片绿色,夏天仿佛还没有结束。向南望去,是一片人烟稀少的平原。
【首段交代人物:伍子胥,地点:昭关以外,时间:晚秋。
最为值得关注的是景物猫写和心理描写:“一片绿色”和“他自己却真实地获得了真实的生命”。虽然我们不知道此前发生了什么,但从文本中应该可以看出主人公伍子胥心情的变化,这是一种向好的变化,因为“世界好像换了一件新的衣裳”。
注意:此处景物猫写和心理描写之间的关系,从文本中相关描写来看,伍子胥的新生命是好景致带来的。】
他在这荒凉的原野里走了三四天,后来原野渐渐变成田畴,村落也随着出现了,子胥穿过几个村落,最后到了江边。
【这一段写伍子胥的行迹:原野-田畴-村落-江边。
行文到此处,可以推断出下文的笔触要开始聚焦了,时间和空间要开始定格,叙述要变成描写。此处可用小横线或者波浪线把前后文隔开,这一切分有助于我们把握行文的脉络和作者的思路。前面两段我们可以概括为“青绿山水”。】
太阳已经西斜,岸上三三两两集聚了十来个人:有的操着吴音,有的说着楚语。有人在抱怨,二十年来,这一带总是打过来打过去,弄得田也不好耕,买卖也不好做。一个上了年纪的人说:“前几年吴王余昧死了,本应该传位给季札,但是季札死也不肯接受,退到延陵耕田去了。一个这样贤明的人偏偏不肯就王位,要保持他的高洁。”
“他只自己保持高洁,而一般人都还在水火里过日子,——我恨这样的人,我们都是吃了他高洁的苦。”一个年轻人愤恨地说。
那老年人却谅解季札:“士各有志。他用行为感动我们,不是比做国王有意义得多吗?——就以他在徐君墓旁挂剑的那件事而论,对于友情是怎样好的一幅画图!”
【这三个自然段写了一个场景:傍晚时分,江岸上十来个人的交谈。从口音来
【这是一篇理解难度较大的历史小说、心理小说,一方面需要调动联想和想象等形象思维活动化身为人物,跟人物一起经历和感受,另一方面需要调动逻辑思维,牢牢把握住作者的行文脉络才能准确理解文意。】
全文写伍子胥的行迹与心迹,可以分为以下六个部分:第一部分写子胥行到昭关以外,看见青绿山水,获得真实的生命感受;第二部分写子胥行到江岸,听见淳朴百姓关于季札挂剑的对话,引发对友情的向往之情;第三部分写子胥上船,因为渔夫的歌声和“面前的景色”一起“感动子胥的心”;第四部分写子胥行舟江上,看江水和自己倒映在江水中的身影,回忆起往事,激发报仇的壮志,看渔夫从容摇橹,“享受到一些从来不曾体验过的柔情”;第五部分写行舟靠岸,子胥“解剑相赠”,渔夫淡然拒绝;第六部分写子胥独立江边,“持剑自语”。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本题把内容和艺术特色放在一起设点考查,为下面的一道创新题留出空间。
A.子胥过了昭关,所见风景与前大不相同,那大片绿色和原野,也是子胥再次“获得了真实的生命”的心情写照。
该选项为正确表达、错误选项。选文开篇即写“世界好像换了一件新的衣裳,他自己却真实地获得了真实的生命”。选项把二者结合起来对人物心理进行分析,顺便点出景物描写烘托人物心情的一大作用。
B.“唯恐把这段江水渡完”,表现了逃亡中的子胥的心态,只有在江上的这段短暂时光,他才能够平和地欣赏风景。
该选项为错误表达、正确选项。文中原话为“往日的心总是箭一般地急,这时却唯恐把这段江水渡完,希望能多么久便多么久,与渔夫共同领会这美好的时刻。”可见子胥希望与渔夫共同领会这美好的时刻而不是自己“平和地欣赏风景”。
C.子胥同渔夫道别,说话时“有些嗫嚅”“半吞半吐”,表现的是子胥渴望同渔夫交流,又碍于隐情而无法敞开心扉。
该选项为正确表达、错误选项。该选项通过“有些嗫嚅”“半吞半吐”的外在描写探究人物的内心世界,关联“你渡我过了江,同时也渡过了我的仇恨。将来说不定会有那么一天,你再渡我回去。”的语言描写,可以看出子胥因“碍于隐情”而无法敞开心扉。当然,其中多少也包括伍子胥单方面向渔夫表达友情时的羞怯。
D.“你渡我过了江,同时也渡过了我的仇恨”,子胥在江上领会到渔夫的“世界”,他对自己的使命有了更深的理解。
该选项为正确表达、错误选项。该选项表述存疑,“子胥在江上领会到渔夫的‘世界'”和“他对自己的使命有了更深的理解。”之间不存在必然关联,更为必然的关联是他放下了仇恨;但从文中原话“将来说不定会有那么一天,你再渡我回去。”来看,放下了仇恨并不成立。只能说命题者基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