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宜春市东煌学校2023-2024学年度高二语文12月月考高二语文试卷(解析版)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二上学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115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3/12/31 18:42:01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0 总计:0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共23题,约18030字。

  2023-2024学年度高二语文12月月考高二语文试卷
  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社会,从原始时代强调的“致用”观到先秦两汉流行的“比德”观,一直是以功利的态度对待自然山水,直到魏晋时期提出“以玄对山水”,才超越世俗功利而以“虚静”之心对待山水,使自然山水成为美的对象。在这种背景下,南朝宋著名绘画理论家宗炳提出了“畅神”说,开拓了自然审美的新境界。
  宗炳在其《画山水序》中说:“于是闲居理气,拂觞鸣琴。披图幽对,坐究四荒……余复何为哉?畅神而已。”他描绘了他在观照山水画时逍遥自在的状态,并道出了绘画的最终目的和最高境界——“畅神”。这种精神无所束缚无所羁绊的满足,是一种与自然合一,自在欢愉的状态,是宗炳山水画的最高追求。
  宗炳的“畅神”说有着丰富的审美内涵。首先,它主张通过对自然山水的游玩或对自然山水画的赏玩,全身心地投入到自然山水的怀抱中,与山水融为一体,可以使人忘记世俗的功利,忘掉俗世的烦恼而完全沉浸于自然山水的和谐美之中,使人的紧张精神得到释放,身心愉快,精神爽朗。在宗炳看来,“畅神”是艺术的最高境界,更是人生的至高境界,它强调的是一种无功利的自由的审美神游。其次,在更高层次的审美意义上,它主张通过对自然山水的审美体验达到“畅神”而体“道”。他在《画山水序》中明确地肯定了自然山水感性形象的美在于它是“道”的表现形态。而“道”和“神”是相联系的,山水作为“道”的表现形态,“道”藏于其中,同时也是“神”的表现。山水的形态具有形而上的意义,因为它最终旨归于“道”,是人通向“道”的媒介和途径。
  “畅神”审美观还应该从创作主体和欣赏主体两个方面进行理解。
  一方面,创作主体即画家投身于自然山水之中,忘情地游乐,获得生命的激情和超然的心境,人的内在精神完全沉浸在自然之美中,心与物之间交流往复,在物我两忘中实现“神与物游”的生命体验;在自然山水中寻找到与人的内在心灵相通相融的精髓,使心灵在自然山水中获得完全的舒展自由,达到“畅神”的境界。在“神为之畅”的同时,凭借对自然山水的亲身体验,将其绘于图上,以山水的形色来“写”山水画之形色,使山水之“神”匿于其中。
  另一方面,在宗炳看来,山水是“神”的具象化,“神”栖形于山水,山水可以入画,栖息于山水之形的“神”亦可以通感于绘画之上。作为观赏者,在对自然山水和山水画的欣赏过程中不仅要对山水的形色进行深入的观察、体味,更重要的是要从自然山水和山水艺术的具体形态中超越出来,从自身的局限——“身”中突破出来,从而真正实现精神的自由,进入一种“澄怀”的“虚静”状态,“披图幽对,坐究四荒”,让自己的精神遨游于物我合一的山水之中,超脱于尘俗之外,获得精神上的愉悦和解放,获得一种审美快感和审美享受。
  (摘编自刘世文《论宗炳“畅神”说的审美内涵和意义》)
  材料二:
  中国古代的绘画审美认知经历了从以“经世致用”到“成教化,助人伦”为绘画创作)因的过程,继而转向注重个体审美意识的觉醒,提出了绘画的“畅神”功能,这是一个划时代的转折和进步,它在绘画艺术传统功能的基础上开辟了一条属于艺术自身的审美道路,审美的精神从此深入人心。
  宗炳“畅神”说体现出的绘画美学思想,在此后的诸多绘画作品和绘画理论著作中都有所体现。略迟于宗炳的《画山水序》,王微写了《叙画》一文,认为山水画是对山水自然形象的表现,“道”融入山水自然之形,“神灵”包含其中。从以形写神的观点而言,二人对山水画特质和审美效果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畅神”说以审美态度对待自然山水,是对“致用”观、“比德”观功利态度的超越。
  B.“畅神”是一种人与自然相融的愉悦状态,游赏自然山水或欣赏自然山水画均可实现。
  C.“畅神”说主张通过自然山水“畅神”而体“道”,山水的形态具有了形而上的意义。
  D.王微和宗炳都认为画山水应该将“道”蕴藏其中,欣赏山水画要进入“虚静”状态。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畅神”使人忘掉世俗烦恼完全沉浸于山水之美中,王湾《次北固山下》中“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表达了这种体验。
  B.山水画是画家凭借自己对山水的亲身体验绘制的,所以欣赏者欣赏山水画和欣赏自然山水所获得的精神愉悦是迥然不同的。
  C.张彦远肯定了绘画具有“鉴戒贤愚,怡悦情性”的功能,可见他受到宗炳的影响,摒弃了以世俗功利对待自然山水的态度。
  D.宗炳将顾恺之提出的“传神论”应用到山水画中,丰富了山水画的表现内容,也促使鉴赏者对绘画的品评标准发生了变化。
  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最能支持宗炳“畅神”说观点的一项是(     )(3分)
  A.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乐,仁者寿。
  B.凡画山水,意在笔先。远山无石,远水无波。
  C.只有一切皆忘,物我合一,才能领略“自然之道”。
  D.中国山水画以水墨为统宗,与玄学思想密切关联。
  4.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4分)
  5.宗炳晚年病居江陵,将游历过的山水,都绘成图画,贴在室内,“卧以游之”。请结合“畅神”说,谈谈你对宗炳“卧以游之”的理解。(4分)
  二、文学类阅读-单文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爱的牺牲
  欧•亨利
  乔和德丽雅在一个画室里见了面,那儿有许多研究美术和音乐的人经常聚会。乔和德丽雅一见倾心,短期内就结了婚。夫妇租了一层公寓,那是一个寂静的地方,单调得像是钢琴键盘左端的A高半音。可是他们很幸福;因为他们有了各自的艺术,又有了对方。家庭只要幸福,房间小又何妨。乔在伟大的马杰斯脱那儿学画,德丽雅在罗森斯托克那儿学习钢琴。
  可是没多久,艺术动摇了,该付给马杰斯脱和罗森斯托克两位先生的学费也没着落了。
  当你爱好你的艺术时,就觉得没有什么牺牲是难以忍受的。于是,德丽雅说,她得教授音乐,以免断炊。她在外面奔走了两三天,兜揽学生。一天晚上,她兴高采烈地回家来。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