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上饶市新知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卷
- 资源简介:
共23题,约9690字。
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记念刘和珍君(节选)
二
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然而造化又常常为庸人设计,以时间的流驶,来洗涤旧迹,仅使留下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在这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中,又给人暂得偷生,维持着这似人非人的世界。我不知道这样的世界何时是一个尽头!
我们还在这样的世上活着;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离三月十八日也已有两星期,忘却的救主快要降临了罢,我正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
……
四
我在十八日早晨,才知道上午有群众向执政府请愿的事;下午便得到噩耗,说卫队居然开枪,死伤至数百人,而刘和珍君即在遇害者之列。但我对于这些传说,竟至于颇为怀疑。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然而我还不料,也不信竟会下劣凶残到这地步。况且始终微笑着的和蔼的刘和珍君,更何至于无端在府门前喋血呢?
然而即日证明是事实了,作证的便是她自己的尸骸。还有一具,是
1.下列对文本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四节写鲁迅得知刘和珍牺牲噩耗的愤怒心情,并控诉反动派的血腥罪行,召唤人民起来反抗斗争。
B.第五节的“中国军人的屠戮妇婴的伟绩,八国联军的惩创学生的武功”一句,运用夸张手法,讽刺反动派的凶残无耻。
C.第六节引用陶潜的诗歌,有“青山埋忠骨”之意,穿托了愿死者与青山同在的深挚感情。
D.第七节总结全文,进一步指出烈士死难的意义。鲁迅认为,刘和珍等人的牺牲证明了数千年来中国妇女的勇毅精神虽遭压抑,但终于没有消亡。
2.下列对文本内容和语言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四节第1段中“居然”“竟”“不料”“不信”等词,说明惨案出乎“我”的意料,反映了敌人的凶残超乎人之常情。
B.第四节的“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没中灭亡”是个选择复句,表明沉默有两种前途,二者必居其一,只有在沉默中“爆发”才是唯一的出路。
C.第六节用“煤的形成”作比喻,形象阐明了革命是要付出极大代价的深刻道理,并表明了不同意这次请愿的态度。
D.第七节第1段中的三个“竟”字,都说明敌人的凶残、下劣出乎了“我”的意料。
3.根据文本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二节“真的猛士”指的是真正的革命者,包括刘和珍等烈士。他们不管现实多么残酷,斗争多么艰苦,都决不回避,都要勇敢地面对它、正视它。
B.第二节“哀痛者和幸福者”和“真的猛士”一样,也是指是真正的革命者。他们为国家、人民的深重灾难而哀痛,是“哀痛者”;他们以为国为民牺牲而感到幸福,是“幸福者”。
C.第六节“无恶意的闲人”是指一般市民。他们支持革命,在茶余饭后表达对刘和珍等革命青年的同情。
D.第六节“有恶意的闲人”是指说刘和珍等革命青年“受人利用”的流言家。他们站在段祺瑞执政府的立场上,是下劣的帮凶。
4.第五节第2自然段,详细地写出刘和珍等三位女子被害的细节,这样写有怎样的表达作用?
5.文本中有“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但是,我还有要说的话”“呜呼,我说不出话”等话语,这些看似矛盾的话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文本简析。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共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这是帝国末日
英国王储查尔斯有关他参加香港1997年移交仪式时所写日记的内容,最近被英国传媒公开。他在日记中慨叹:“这是帝国的末日……”
香港《太阳报》报道了查尔斯日记的内容:一架英航747包机将大批官方代表由希斯罗机场载往香港。我发现自己和助手们身处只属商务客舱的上层,我要定一定神才意识到这并非头等舱,虽然我早已疑惑为何坐得这样不舒服。后来我发现连首相希思、前外交大臣杰弗里•豪、新任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