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考诗歌专题训练:咏蝉诗
- 资源简介:
约9330字。
诗歌专题训练:咏蝉诗
阅读两首诗歌,完成各题。
蝉
[唐]虞世南
垂緌①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在狱咏蝉
[唐]骆宾王
西陆蝉声唱,南冠②客思深。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注】①垂緌(ruí):古代官帽打结下垂的部分,蝉的头部有伸出的触须,形状好像下垂的冠缨。也指蝉的下巴上与帽带相似的细嘴。②南冠:楚冠,这里是囚徒的意思。
1.下列对上面两首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蝉》中通过“饮露”“流响”“居高”“声远”等词语,从形体、习性和声音等准确地写出了蝉的特征。
B.《蝉》中作者以蝉自比,通过“自”字和“非”字,一正一反表达出作者对人的内在品格的热情赞美和高度自信。
C.《在狱咏蝉》中“谁为表予心”,意思是向谁表达自己的内心真情,末句用问句的方式,抒发了诗人哀怨悲伤之情。
D.两首诗描写的对象相同,题材相同,时节相同,手法相同,都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但抒发的感情却截然不同。
2.两首诗中都写到了“露”,对衬托蝉的形象有何不同?并简要分析同一物象在两首诗中产生差异的原因。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风蝉
唐•赵嘏①
风蝉旦夕鸣,伴夜送秋声。
故里客归尽,水边身独行。
噪轩高树合,惊枕暮山横。
听处无人见,尘埃满甑②生。
【注】①作者一说“贾岛”。②甑,炊具。
3.下列对这首诗歌的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风蝉旦夕鸣,伴夜送秋声”句用白描手法写出秋夜、秋风中寒蝉带来的特有秋声,表现其夏生秋死、朝不保夕的凄惨境地。
B.刘勰《文心雕龙》有言:“情以物迁,辞以情发……虫声有足引心。”客居之人对物候变化很敏感,几声蝉鸣便可引发思乡之情。
C.“噪轩高树合”句与虞世南的《蝉》中“居高声自远”句表意并不相同,这里写的是蝉在高处的鸣叫惊醒了枕上的客居之人。
D.由于诗人的主观感情同他的境遇息息相关,诗人借蝉“听处无人见”的境地来表明自己“蝉蜕于浊秽”的高洁品质。
4.后人曾用“清迥”“悲苦”来形容赵嘏的诗风,请结合诗歌内容作具体分析。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蝉
李商隐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