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考诗歌专题训练(4份)
- 资源简介:
2024届高考诗歌专题训练
2024届高考诗歌专题训练:从军诗.docx
2024届高考诗歌专题训练:动静结合.docx
2024届高考诗歌专题训练:豪放特点.docx
2024届高考诗歌专题训练:竹枝词.docx
诗歌专题训练--------从军诗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从军行
陈羽
海畔风吹冻泥裂,梧桐叶落枝梢折。
横笛闻声不见人,红旗直上天山雪。
从军北征
李益
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遍吹行路难。
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军行》这首七言绝句,以起兴的手法先说环境恶劣,再引出艰苦行军的征人。
B.“横笛闻声不见人”句写“闻声”而寻人,寻而“不见”,从而形成文势的跌宕。
C.李益巧妙用“一时回首”传神地传递出望月的动态,把征人的形象写得飞动丰满。
D.两首诗中都写到“海风”“天山雪”,描绘了塞外典型意象,衬托了战争的艰苦。
2.这两首诗歌都用了“横笛”这个意象,传达出的情感是否一样?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从军行
【唐代】杨炯
烽火照西京①,心中自不平。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②。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③,胜作一书生。
注:①西京:长安。②龙城:匈奴名称。这里泛指敌方要塞。③百夫长:泛指低级军官。
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描写了一个读书士子从军边塞、参加战斗的过程,全诗风格雄浑刚健,慷慨激昂。
B.诗人通过“烽火照西京”这一句直接说明军情紧急,“照”字渲染了紧张气氛。
C.第三句以“牙璋”“反阙”代指“出征的军队”和“京城”,用词典雅、稳重,体现出征将士崇高的使命感。
D.这首诗虽然借用乐府旧题《从军行》,却具有律诗严格的规矩形式,诗歌富有节奏感和气势。
4.这首诗采用了跳跃式的结构,从一个典型场景到另一个典型场景。请结合前六句简要概括并分析其效果。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古从军行
李颀
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①。
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
……
诗歌专题训练-------动静结合
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秋日三首
秦观
其一
霜落邗沟积水清,寒星无数傍船明。
菰蒲深处疑无地,忽有人家笑语声。
其二
月团新碾瀹花瓷,饮罢呼儿课楚词。
风定小轩无落叶,青虫相对吐秋丝。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首前两句由霜寒二字领起,不需点出“秋”字,而题意自在其中。
B.第二首前两句写碾茶烹茗、课儿读书两件家庭琐事,自有闲适情趣。
C.两诗都写秋日,时间都在秋夜,而地点有别:一为舟中,一在家里。
D.两诗写的都是琐细的生活题材,但观察都细致入微,语言清新动人。
2.两首诗都体现了“动静结合”的特点,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清平乐•博山道中即事
辛弃疾
柳边飞鞚①,露湿征衣重。宿鹭窥沙孤影动,应有鱼虾入梦。
一川明月疏星,浣纱人影娉婷。笑背行人归去,门前稚子啼声。
注释:①鞚(kòng):马笼头。
3.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词是作者闲居上饶时所作,写夜晚博山道中所见,意境清新,语言淡朴,别见幽情奇趣,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B.词的上阕重在山中所见之景,主要描绘了两幅画面,观察细致,生动有趣,表现出一种清幽淡远的意境。
C.词中“孤影”“疏星”等词语表现了词人的孤寂、不被赏识的苦闷失意,以及与当权的主降派奋战到底的决心。
D.此词在结构上的特点是外以词人的行程为次序,内以词人的情感为核心。一切景观都从词人眼中看出,一切景观都从词人心上映出。
4.这首词在景物和人物描写上动静相生、形神俱到,请结合具体诗句分析说明。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下题。
宿业师山房期丁大不至①
(唐)孟浩然
夕阳度西岭,群壑倏已暝
……
诗歌专题训练--------豪放特点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西江月•阻风山峰下①
张孝祥【宋】
满载一船秋色,平铺十里湖光。波神留我看斜阳,放起鳞鳞细浪。
明日风回更好,今宵露宿何妨?水晶宫②里奏霓裳③,准拟岳阳楼上。
【注】①公元1167年(在宋孝宗乾道三年)张孝祥当时正在知潭州(今湖南长沙市)。后改官离开湖南,乘舟北上,途经洞庭湖畔的黄陵山时,遇风受阻,于是写了这首词。②水晶宫:古代传说水中的宫殿。③霓裳:即《霓裳羽衣曲》,唐代著名乐舞名。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篇与《念奴娇•过洞庭》泛览湖景相似,写船行湖上所见与感受,体现了作者“多在三湖七泽间”的生活经历。
B.“波神”两句,用“斜阳”点明时间,以“细浪”说明天气变化,开始起风,使用拟人手法说水神有意留我赏景,以幽默语调写行程遇风受阻,实乃妙笔。
C.“明日”两句,运用反问,突出作者在不得已“露宿”时的泰然旷达。
D.下片四句,主要是描写停船后作者的见闻,在龙宫听欢庆之乐,在岳阳楼上欣赏洞庭湖的美景胜状。
2.张孝祥词风豪迈,上承苏轼、下启辛弃疾,请以这首词为例谈谈其豪放之特点。
阅读下面这两首诗词,完成小题。
生查子
(宋)张孝祥
远山眉黛横,媚柳开青眼。楼阁断霞明,帘幕春寒浅。
杯延【注】玉漏迟,烛怕金刀剪。明月忽飞来,花影和帘卷。
念奴娇•过洞庭
张孝祥
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浪空阔。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
【注】延:嫌弃。
3.下列对这两首诗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远山眉黛横,媚柳开青眼”两句变代了女主人公的外貌特点,从韦庄的“一双愁黛远山眉,不忍更思惟”可知远山眉往往含有愁情。
B.“楼阁断霞明,帘幕春寒浅”表明随着时间的推移阵阵寒气袭入了
……
诗歌专题训练-------竹枝词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竹枝词二首①
黄庭坚
(一)
撑崖拄谷蝮蛇愁,入箐攀天猿掉头。
鬼门关外莫言远,五十三驿②是皇州。
(二)
浮云一百八盘萦,落日四十八渡明。
鬼门关外莫言远,四海一家皆弟兄。
注:①绍圣元年十二月,黄庭坚以“毁谤先帝”、“修实录不实”的罪名“贬涪州”(今重庆涪陵)、别驾、黔州(今重庆彭州)安置。此二首诗即作于从三峡赴黔州途中。②唐制:三十里设一驿站。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撑崖拄谷蝮蛇愁”写用拐杖撑住登山下谷,连善于攀缘的蝮蛇都为之发愁。
B.“入箐攀天猿掉头”欲扬先抑,与李白《蜀道难》“猿揉欲度愁攀缘”有异曲同工之妙。
C.“浮云一百八盘萦”中“浮云”象征朝廷中的谗邪奸佞,暗示自己愁肠百结之因。
D.“落日四十八渡明”谓落日的余晖照耀着四十八湾渡口都很分明,以写水路蜿蜒之势。
E.这二首诗将由峡入黔的山川险阻形容得淋漓尽致,跌宕顿挫,深沉却不生硬。
2.请分别结合两首诗的后两句,分析所蕴含的情感有何不同。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竹枝词(二首)
姚少娥①
其一
卖酒家临烟水滨,酒旗挂出树头春。
当垆十五半遮面,一勺清泉能醉人。
其二
燕晴花暖春色饶,游情欲醉魂欲销。
红衣突展绿阴畔,接袖②纷纷度小桥。
【注】①姚少娥:明代女诗人。②接袖:指携手。
3.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第一首诗的第一、二句属于环境描写,距离自远而近,视野由大到小,为后面的人物描写做铺垫。
B.“当垆十五半遮面”,用特写镜头描写当垆女子,卖酒少女虽然没有正面亮相,但显得羞涩动人。
C.“一勺清泉”未必真“能醉人”,水不醉人而饮者自醉。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