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修上册:在浅吟低唱中体会古诗词的丰富意蕴教学设计
- 资源简介:
约5900字。
古诗词诵读
——在浅吟低唱中体会古诗词的丰富意蕴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掌握停顿、重音、语调、语速等诵读的基本方法。
2.了解《静女》等古体诗的节拍和音韵特点,能够借助注释理解诗歌内容,在理解
的基础上尝试诵读,在诵读中想象品味,感受古诗之韵和先秦文化之美。
3.了解《虞美人》等词的格律、用韵特点,知人论世,分析这首词的诵读方式,在
诵读中体会这首词丰富的意蕴。
学习重点:研究不同诗歌的诵读方式,并借此延展诗歌的想象空间,体会诗词的丰富
意蕴。
学习难点:把对诗歌的理解,以恰当的顿挫、轻重、语速、语调等有感情地诵读出来。
教学过程
时间 教学
环节 主要师生活动
导入 教师说导入语,学生听讲并思考。
近代政治家、文学家曾国藩曾说:“非高声诵读则不能展其雄伟之概, 非密咏恬吟则不能探其深远之韵。”现代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又说:“吟咏的 时候,对于探究所得的不仅理智地理解,而且亲切地体会,不知不觉之间, 内容与理法化而为读者自己的东西了,这是最可贵的一种境界。”而学习 中国古诗词尤其需要诵读。因为中国的古典诗词最初都是配乐歌唱的,流
传至今,虽然乐曲失传,不再演唱,但是诗词的韵律和节奏还在。而韵律 和节奏又不单纯是语言技巧的问题,它们是和诗歌所表达的情感紧密联系 在一起的。“情动于中而形于言 ”,有什么样的感情,就会有什么样的语言 节奏和音韵。所以,诵读诗词,能够培养对古典诗词的良好语感,进而“进 入角色 ”,深切体会诗词中的情感。同时,诵读还是把书面语言转化为口 头有声语言的一种艺术再创造活动。诵读者需要借助自己的理解对诗词进 行加工创作, 以声传情,感染听众。
这一单元的设计意图正是培养同学们诵读诗词的习惯,在声韵中含英 咀华。本单元选了四首作品:《静女》为四言古诗,是《诗经•国风》中 之上品;《涉江采芙蓉》是《古诗十九首》中的五言诗代表作,两首诗都 不仅具有音韵美,更营造了引发读者想象的画面美,希望同学们能够在诵 读中延展想象的空间;《虞美人》和《鹊桥仙》两首为词,都是长短句相 间,前者以长句为主,声韵流转自然,后者以短句为主,押仄韵到底,希 望同学们能够在错落、婉转的浅吟低唱中体会出词丰富的意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