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考语文古代文化常识:古代官职典章制度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考专项试卷
  • 文件类型: docx
  • 资源大小: 50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4/2/24 6:44:42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2 总计:11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16930字。

  2024届高考语文古代文化常识:古代官职 典章制度
  一、选择类
  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光禄四行:考试从官,以敦厚、质朴、逊让、节俭四项品行作为选拔任用的标准。
  B.辟:指征召布衣出仕,朝廷召之称征,三公以下召之称辟,是一种选拔官吏的制度。
  C.举谣言:指朝臣向朝廷列举民间诋毁官员的流言,以此来判别官员好坏的一种制度。
  D.北寺狱:东汉黄门署属下的监狱。主要用来拘禁将相大臣。因官署在宫省北,故名。
  2.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尚书,原指掌管文书及群臣奏章的官。南北朝时期,尚书为事实上的最高行政长官。
  B.节度使是唐朝时在重要地区设立的地方行政长官。因授职之时,朝廷赐以旌节,故称“节度使”。
  C.礼部,为六部之一,主管典礼、科举、学校等事务,长官为尚书,副长官为侍郎。
  D.巡按,“巡按御史”的简称,是被朝廷派遣分赴各地巡视的监察御史,负责考核吏治、调动官职、审理大案等。
  3.下列文化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解”为废除的意思,所以“解官”、“解褐”均表示“辞去官职”的含义。
  B.隋唐以及宋代主要行政区是州,直至明清时期才改州为府。
  C.“公车特征拜郎中”中的“征”是指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荐举,任以官职。
  D.科举殿试时录取分为三甲,其中一、二、三甲中的第一名皆称为“进士”。
  4.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中的“孝廉”,汉代所设荐举人才的一种科目,推举孝顺父母、品行方正的人。晋时仍保留此制。
  B.“持一象笏至”中的“象笏”,指象牙制的手板。古代品级较高的官员朝见君主时执笏,供指画和记事。笏多以象牙、玉制成。
  C.“三径就荒”中的“三径””,源于西汉末年的蒋诩,他隐居后在院中开辟三径,只与求仲、羊仲来往,后为“隐士”的代称。
  D.“修禊事也”中的“修禊”,古代民俗,于农历三月上旬的巳日(三国魏以后固定为三月初三)到水边嬉戏,以祓除不详。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祖饯,古代饯行的一种隆重仪式,祭祀路神之后,在路上设宴为人送行,“祖帐”是指在道旁设帐饯行。
  B.丁忧是指根据儒家传统的孝道观念,朝廷官员在位期间,如若父母去世,必须辞官为父母守制二十七个月。“忧”又有“内外忧”,其中“内忧”指的是母亲去世。
  C.奉朝请,给予闲散大官的优惠待遇。古代诸侯春季朝见天子叫请,秋季朝见为朝。因称定期参加朝会为奉朝请。冠盖,古代官吏的帽子和车盖,借指官吏。
  D.吏部是中国古代官署,隋唐列为六部之首。长官为吏部尚书,副长官称侍郎,历代相沿,吏部掌管全国官吏的任免、考核、升降、调动等事务。
  6.下列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笄:女子十五岁。冠、加冠、弱冠:男子二十岁。而立之年:三十岁。不惑之年:四十岁。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