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道难》《蜀相》比较阅读教学设计
- 资源简介:
约3330字。
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下册《蜀道难》《蜀相》比较阅读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在吟咏中体会李诗浪漫主义与杜诗现实主义的艺术风格;
2.在品评中掌握鉴赏诗歌的方法;
3.在对比中把握李白、杜甫的精神,认识经典诗歌的当代价值,提升文化的理解和传承能力。
【教学重点】
1.体会李诗浪漫主义与杜诗现实主义的艺术风格;
2.掌握鉴赏诗歌的方法。
【教学难点】
把握李白、杜甫的忧国忧民精神,体会其当代价值,提升文化的理解和传承能力。
【教学过程】
主持人:(开场白)五千年文化,三千年诗韵,我们的文化从未断流。有一种生命叫诗歌,有一种光芒叫诗人。诗歌历经沧桑,走过千年而不衰,历代文人在《诗经》《楚辞》中汲取精华。李白、杜甫,是唐朝诗坛最闪耀的双子星,他们是中国古代或浪漫主义或现实主义诗歌的巅峰缔造者。“昔年有狂客,号尔谪仙人。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这是杜甫对李白的赞颂;“文章垂世自一事,忠义凛凛令人思”“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是后人对杜甫的盛评。今天,就让我们一起穿越到唐朝,感受李白与杜甫“浪漫和现实”两种不同诗歌风格的碰撞,去感受“杜诗思苦而语奇,李诗思疾而语豪”不同美感。
活动要求:
1.全班同学大致分为两个团体,即“表演团”(大约占总数的三分之二),“鉴赏团”(大约占总数的三分之一)。
2.“表演团”均分成两个阵营,即《蜀道难》阵营和《蜀相》阵营,分别展示对应篇目内容,展示形式为朗诵或演唱。
3.“鉴赏团”负责点评表演及品鉴诗歌的语言风格,老师加入鉴赏团。
环节一:吟咏经典,知人论世
主持人问:知人论世有助于帮助我们去了解诗人的创作风格,下面有请表演团成员讲述两首诗歌的创作背景、作者经历,看看表演者为准确表达诗歌情感所做的准备。
表演团答:(两个阵营分别回答)
《蜀道难》:创作背景,说法不一,一般认为这首诗很可能是李白于公元742年至744年(天宝元载至天宝三载)身在长安时为送友人王炎入蜀而写的,目的是规劝王炎不要羁留蜀地,早日回归长安。
李白,锋芒初现,年少成才,然仕途无门,流浪半生,中年等得君王识,却只谋笑难施抱,终有诗仙以扬名,安史乱后沉谷底,老年归途,恨其剑术无可施,酒入愁肠,茫茫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