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亭集序》《归去来兮辞》比较阅读教学设计
- 资源简介:
约5830字。
品山水田园之乐,悟生死悲欢之思——《兰亭集序》《归去来兮辞》比较阅读
课标分析
本单元属于“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学习任务群,意在让学生集中阅读经典作品,积累文言阅读经验,培养民族审美趣味,增进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同。这一理念为统编高中语文教材中所有以文言诗文为主体的单元所共有,是“文化传承与理解”这一学科核心素养在统编高中语文教材中的具体落实。选择性必修教材中共有四个文言诗文单元,与必修教材一样覆盖了经史子集四部:选择性必修上册教材第二单元以先秦诸子的作品为主(《礼记》虽为西汉人所编纂,但反映的主要还是先秦礼制),可以视为必修下册教材第 1课的拓展与深化;选择性必修中册教材第三单元是史传和史论,可以视为必修下册教材第2、第 3两课和第 16课的整合与延伸;本册教材第一单元所选诗词从《诗经》直至两宋,与必修上册教材第三单元同样具有反映“古代诗歌史”的意味,但时间跨度更大;本单元则综合选择了从西晋到明中期的六篇古代散文名作,体式变化多样,也略有“古代散文史”的模样。由此可见,在课程标准的框架下,选择性必修教材的文言诗文单元都带有加深拓宽、比对归结的多重意图。值得一提的是,非议论类的文言散文是学生文言文学习中的大宗,但在前四册统编教材中并未设置专门的单元,相关选文也较少,作为统编高中语文教材的第一个文言散文单元,也是统编初高中语文教材的最后一个文言诗文单元,本单元应引起教师的高度关注。
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教材选择了“不同时期、不同类型的一些代表性作品” 来组织本单元,所选古代散文作品都是“事”“情”“理”融为一体的佳作,在课程标准特别强调的“精神内涵、审美追求和文化价值”方面都有着突出的表现。作为一个归结性的单元,古代散文的诸体皆备是题中应有之意。本单元的选文分属“表”“志”“序”“辞”“传”“记”六种,基本涵盖了中学生常见的古代散文(议论类散文除外)体式。除了《陈情表》《兰亭集序》带有实用文的特点,其他几篇都是以抒发情感、表达思想为主的作品。即使是《兰亭集序》,也并非以“序所以为作者之意”(孔安国《古文尚书序》)为主,而是以序文抒发作序者自己的感思,属于“疏通圆美,而随所序之事变化”(陈绎曾《文说•明体法》)的作品,与纯实用性的序文有所区别。从风格来看,这六篇文章大致可以分为两个类型。
《陈情表》《兰亭集序》《归去来兮辞并序》都是晋代作品,其中《陈情表》《归去来兮辞并序》都曾被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