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道难》教学设计32
- 资源简介:
约5200字。
授课主题
《蜀道难》
课型 新课 课时 1课时
授课时间 40分钟 课前准备 课件、书本
一、教材分析
《蜀道难》是基础模块下册第三单元的课外古诗阅读课,是中国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代表作品。此诗袭用乐府旧题,以浪漫主义的手法,展开丰富的想象,艺术地再现了蜀道峥嵘、突兀、强悍、崎岖等奇丽惊险和不可凌越的磅礴气势,借以歌咏蜀地山川的壮秀,显示出祖国山河的雄伟壮丽,充分显示了诗人的浪漫气质和热爱自然的感情。全诗二百九十四字,采用律体与散文间杂,文句参差,笔意纵横,豪放洒脱,感情强烈,一唱三叹。诗中诸多的画面此隐彼现,无论是山之高,水之急,河山之改观,林木之荒寂,连峰绝壁之险,皆有逼人之势,气象宏伟,境界阔大,集中体现了李白诗歌的艺术特色和创作个性。
二、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之前的学习,对诗歌的鉴赏方法有一些基本的了解,通过阅读也能基本把握诗歌的大致内容,已具备了一定的鉴赏古代诗词的能力,但是对于抽象的“浪漫主义”概念的理解仍然不够深入,所以本课着重把抽象的“浪漫主义”具象化,通过对具体手法的运用去领悟浪漫主义风格。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领会诗句含义,背诵并默写诗歌。
2.体会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
3.理解李白在诗中表现的思想感情,了解李白的旷达风格;品味其飘逸豪放、流转自然的语言,体会其诗作的艺术特色;通过感知、理解,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诵读法、探究法、点拨法整体感知诗歌,领会诗句含义,背诵并默写诗歌。
2.通过点拨法、探究法、赏析法体会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
3.通过师生合作探究、小组讨论理解李白在诗中表现的思想感情,了解李白的旷达风格;品味其飘逸豪放、流转自然的语言,体会其诗作的艺术特色;通过感知、理解,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了解李白的旷达,体会李白的浪漫主义情怀。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体会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
教学难点:
理解李白在诗中表现的思想感情,了解李白的旷达风格。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2分钟 问答法、演示法、讲授法)
在我国文学史上,曾经出现过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人们尊称为“诗仙”。大家知道是哪位诗人吗?是的,他就是李白。李白大诗人相信大家都非常熟悉了,我们也学过他的许多作品,例如大家都知道的《床前明月光》、《送孟浩然之广陵》等等,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再来学习他的另外一首诗歌《蜀道难》,去这位浪漫主义诗人写的诗到底有多浪漫。
【设计意图】:回忆所学知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作者简介(8分钟 回顾法、演示法、练习法)
课堂活动:正确选择李白的诗歌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