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道难》教学设计33
- 资源简介:
约9670字。
蜀道难
教学目标:
1、理清思路,熟读成诵,了解诗歌的主旨、寓意。 2、理解李白在诗中表现的思想感情。
3、鉴赏诗歌的艺术特色。 4、反复吟诵的基础上,体会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
一、作者及背景介绍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有“诗仙”之称。李白的诗,裴旻的剑术,张旭的草书合称唐朝“三绝”。
少年时代在四川度过,25岁出三峡,泛洞庭,东游吴越,北上太原,有“大济苍生”之志。唐玄宗天宝九年(742年),42岁的李白奉召进京,喜不自禁道“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篷藁人。”他本想此行能够施展才华,有所作为,但理想很快破灭了。玄宗只希望他成为一个点缀升平的御用文人,使其得不到重用;再加上诗人一向傲岸不羁,被权贵排挤,为官一年多便被赐金放还,被赶出了长安,于是从此漫游四方。因而思想上便由入世转为出世,于是放浪形骸,寄情山水,诗酒逍遥,最后客死安徽当涂。
现存诗歌900多首,收录在《李太白全集》中。代表作《蜀道难》《行路难》《将进酒》《长相思》《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早发白帝城》等最能代表其艺术特色。他兼善各体诗歌,尤以古诗为精,是唐代浪漫主义诗歌的代表作家。
皮日休说他:“言出天地外,思出鬼神表”,韩愈说:“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对这首诗的创作有诸多说法,如以为它是讽刺唐玄宗避安史之乱入蜀而写的;如此诗为送友人入蜀之作,诗中备言蜀道之险恶难行以寄寓求仕无成、世路坎坷的感慨;如应是天宝初年受权贵谗毁,乃愤然弃职离京前后所作,等等,几乎没有定论。同学们若有兴趣,可以自己去考证。但有一点得到了大多数人的赞同:此诗大约作于天宝初年,这时正是李唐王朝由盛转衰的前夕,诗人在表面繁荣的背后,仿佛已经预感到潜伏着的社会危机,深感于人生道路的艰难。
二、解析诗歌
《蜀道难》大约作于唐玄宗天宝初年,李白第一次到长安时写的。他袭用古乐府旧题,展开丰富的想象,按由古及今、自秦入蜀的线索,抓住各处山水特点来描写,着力描绘了秦蜀道路上奇丽惊险的山川,展示了蜀道之难,也道出了人生旅程的艰难,从中透露了对社会的某些忧虑和关切。
全诗气势磅礴,风格豪放,表现了诗人杰出的艺术才能和丰富的想象力,充分体现了李白浪漫主义的创作特点。
李白初到长安,贺知章往访,看到了李白写的《蜀道难》,道:“公非人世之人,可不是太白星精耶?”言说李白不是人,你是不是太白金星下凡到了人间?(你是仙人被贬谪到人世上了啊”,称其为“谪仙人”。)
㈠诵读课文,消灭字词等障碍。
⒈自由诵读,标出读不准的字词、读不顺的句子。
⒉对照注释第二次诵读解疑,相互讨论质疑,扫除一部分文字障碍。
㈡精讲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