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脊轩志》教学设计31
- 资源简介:
约5400字。
《项脊轩志》教学预设
《项脊轩志》是一篇出色的抒情散文,作者借一阁抒写对大家庭聚散的悲喜之感,对三代女人的悼念之情。事,是日常生活琐事,情,是天地人间至情。读这篇文章,不能不为文中的情所打动,感动之余,不能不思考:文章何以能够如此打动我们?
在众多名家评论中,我选用了两句回答了这个问题,一句是明代王锡爵:“一唱三叹,无意于感人,而欢愉惨怛之思,溢于言表。”一句是明末清初黄宗羲:“余读震川文之为女妇者,一往深情,每以一二细事见之,使人欲泣。”从这两句名家评论中,可见前人对《项脊轩志》细节描写和感情真挚的特点也颇为赞赏。我以名家评论激发学生通过咀嚼文句、鉴赏细节来体悟作者的可喜之情和可悲之情,在这个过程中领悟归有光散文“事细而情深”、于细微处见精神的特点。
具体课堂的设计主要围绕着三个问题展开:第一,作者的情感是什么?设计这样的问题在于让学生对全文内容有一个整体的了解,找寻文章的关键句,初步把握作者情感。第二,围绕悲和喜作者叙写了哪些人事?表达了什么样的喜和悲?这是对文章的具体感知,对文章做内容的分析。第三个问题是作者是如何抒发这种悲和喜的?通过语言品味,鉴赏细节,感知作者平淡叙述中索隐藏的深情。
课堂以师生之间、同学之间欣赏共享为形式,所以在我示范了对细节的鉴赏感悟后,我让学生去找一些比较传神的细节,写写自己的感悟。先是组内的交流,然后是全班的一个共享。写关于细节的感悟,这是一个开放性的任务,让学生自由发挥个人情思,在与文本作者的笔墨的撞击中,既能收获到文学写作技巧,又能与作者产生共鸣,体会情感的意蕴,进而完成我的教学目标。历来,文言文教学总给人枯燥、乏味的感觉,而我在这节课的设计中,尽量去摆脱这种不好的氛围,积极去创设开放性话题,鼓励学生参与其中,通过学生自身的品读去畅谈个人观点,从而获得其个性化体验。这也算是对文言文教学做出一点尝试吧。
需要说明的是,我利用一个课时与学生共同解决该文言文篇目中的字词运用难点,然后将对文本情感把握这一课时放到了这节课上。我的本节课教学设计是作为《项脊轩志》第二课时,是以疏通字词为前提的,疏通了文意,学生才能更好的体悟作者的情感。因此我在课前疏通字词,主要是出于课堂容量和学情的考虑。
《项脊轩志》 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诵读,疏通文意,积累文言字词。
2、通过咀嚼文句,理解本文“事细而情深”的特点,体会文章语言质朴而动人的特色。
3、通过品读作者从日常琐事中选取的富有特征的生活细节,体会作者对亲人的深切怀念之情以及对家庭变迁、功业未成的感慨。
【教学重难点】
1、疏通文意,积累文言字词。
2、品读细节,理解作者对亲人的深切怀念之情以及对家庭变迁、功业未成的感慨。
【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