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雀东南飞》教学设计26
- 资源简介:
约2380字。
《孔雀东南飞》公开课教学
教学设计
【设计思路】
《孔雀东南飞》是保存下来我国古代汉民族最长的叙事诗。虽是古代诗歌,但本文语言比较好理解,课下注释较详细,阅读难度相对而言不是很大。所以计划用三课时从故事情节、人物形象、诗歌主题及表现手法等四个方面探究。第一课时理解文章大意,扫清字词障碍,积累文言现象;第二课时,理清故事情节,重点赏析兰芝自诉、夫妻话别、太守迎亲、合葬化鸟等情节,鉴赏诗歌比兴、铺陈、互文等手法;课外拓展韩凭夫妇、陆东美夫妇、梁祝等故事,理解合葬花鸟这一浪漫主义手法。第三课时,概括人物形象,探究人物悲剧形成的原因,课外拓展陆游与唐琬的爱情悲剧,进一步理解本文主题。三节课按计划完成了所有预期教学任务,但在学生周末作业《孔雀东南飞》思维导图中发现:学生对本课涉及的古代文化常识存在知识漏洞,结合四次考试学生出错频率较高的题目调查,于是设计了《孔雀东南飞》第四课时。
【教材分析】
《孔雀东南飞》涉及的古代文化常识不胜枚举,如本文体裁涉及乐府知识;“汉末建安中”涉及古人纪年;“鸡鸣外欲曙”涉及纪时;“初七及下九”涉及历法;“遣丞为媒人,主簿通语言”、“直说太守家,有此令郎君”涉及婚俗、称谓和官职……种类繁多,知识庞杂。
【学情分析】
根据学生思维导图呈现的学习成果显示:课下注释已有的部分学生已经梳理积累,但对于纪时、官职、婚俗等方面仍不能完全理解。所以为了实现本课古代文化常识的积累与掌握,增加语文学习兴趣,提高语文学科素养,实现文化的传承与理解,设计了本堂知识讲授课。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积累《孔雀东南飞》所涉及的文化常识。
2.能力目标 识记掌握《孔雀东南飞》所涉及的文化常识。
3.情感目标 古代文化的传承与理解。
【重点与难点】
古人如何利用天干地支纪时的文化常识。
【教学方法】讲授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温故知新】
1.《孔雀东南飞》中,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运用托物起兴的手法,引出焦仲卿和刘兰芝的爱情故事。
2. 《孔雀东南飞》中,通过铺排的手法写刘兰芝闺中受过良好教育的句子是: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
3.《孔雀东南飞》中运用外貌描写和动作描写相结合的手法,加上恰当的比喻,从手指、嘴唇、步态等方面写出兰芝的美丽,突出她坚忍刚强、从容自如性格的诗句是: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