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别康桥》教学设计46
- 资源简介:
约2990字。
再别康桥
教学目标:反复诵读,体会本诗的建筑美,音乐美,绘画美。通过分析诗人独特意象选择把握本诗意境的营造。了解新诗的鉴赏方法。
教学课时:1
教学重点:通过对诗“意象”“意境”分析学习新诗的鉴赏方法,把握《再别康桥》的整体意境。
教学步骤:
教学内容 教学活动 时间
一、 教学导入
江淹《别赋》中有一句说“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从古到今,关于“离别”这个话题,历代诗人写下了许多动人的诗歌,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首诗《再别康桥》,看看诗人是如何将这种离愁别绪发挥到极致的。
板书:再别康桥—徐志摩 1-2
二、 初读,整体感知,介绍作者背景材料
1、 教师配乐领读,解决读音及节奏。通过刚才老师朗读大家对这首诗有了初步的印象,你们觉得这首诗写的怎么样?作者做别的康桥美不美?“美”
板书:美
2、 在这里面它描绘的一些形象也给我们创作了一种环境,你觉得这首诗抒发了作者一种怎样的感情?
明确:“依依惜别”“离情别绪”“忧愁”大家整体把握都很准确,都扑捉到了作者淡淡的离愁,那么我们应该用怎样的感情基调去朗读呢?请大家带着这种的沉郁离愁的情感,一起把这首诗朗诵一遍。
板书:离愁
3、 大家有没有想过,作者为何对康桥依依不舍?谁能给大家介绍你知道的徐志摩?
明确: 介绍创作背景,诗人背景。
8
刚才同学们读的很美,因为同学对诗歌的感觉到位,这首诗歌本身很美。《再别康桥》是首新格律诗,新格律诗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讲究“三美”—音乐美(韵律)、建筑美(结构)、绘画美(内容)。我们看一看这首诗是如何体现这三种美的。
板书: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
1、“音乐美”
同学们觉得这首诗的韵律美在什么地方?为什么大家刚才一读就觉得它很美呢?
引导提问:
①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首诗在节奏上有什么特点,请同学们看第一节和最后一节,这两节有什么特点?
明确:语意、结构相似,节奏相同,回环往复。引导学生回忆刚学过的《雨巷》。
“轻轻”、“悄悄”这些是什么?,叠字的运用可以让这首诗读起来怎么样?
②《雨巷》押韵了没有?并且是一韵到底,那么这首诗是怎么押韵的?请同学找出韵脚。
明确:每一小节2、4句押韵,节节换韵。诗人追求诗歌韵律跳动的美感。
2、“建筑美”
请同学们一起来找一找,你觉得这首诗怎么体现“建筑美”的,结构上有何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