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脊轩志》教学设计33
- 资源简介:
约3670字。
《项脊轩志》教学设计
课题: 《项脊轩志》 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1.语言建构与运用 诵读涵咏,体会语淡情浓。
2.思维发展与提升 梳理探究,感受章法之妙。
3.审美鉴赏与创造 披文入情,发现细节之美。
4.文化理解与传承 分享表达,共品人间至情。
教学重点和难点:
1. 分析文中的细节描写,品味于细节之中展现深挚情谊。
2. 理解作者的情感变化及人生指导价值。
核心素养:
研习经典散文《项脊轩志》,旨在体察古人孝长思亲的情感,感受古文之美,获得情感浸润和审美体验;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价值观,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自豪感,增进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同,探究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下的现实意义。
学情分析:
1.学生对于文言文新授课,通常文言字词有待疏通,个别字句理解有难度。
2.作品中渗透的人间至情朴素动人,学生有一定的生活体验,可以实现较好的共鸣。
教学策略:
1. 自主探究
2. 小组合作交流探究
3. 诵读法
4.圈点勾画
教学过程:
学习
任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课堂情境:
高二年级将举行课文朗读表演活动,我们班决定选送《项脊轩志》朗诵节目,为更好地准备此次活动,我们先一起品读课文、揣摩情感。
研讨活动一:
查阅资料,制作知识卡片
(课前预习任务)
1. 课文中一些常见的实词,义项较多,可梳理总结不同义项及相关例句,并制作成知识卡片,在以后的学习中还可以随时增补新的内容。
2. 分析文中的词类活用、特殊句式,在课本上进行标注,并在积累本上做好归纳总结。
研讨活动二:细读文本
任务一:走进项脊轩,观其变化
请在第一段找到描写项脊轩修葺前后样貌的句子,并概括其特点。
【小结】
我们仿佛也能穿过岁月,看到这个十几岁的少年亲自给这间百年老屋开辟了窗户,要让南阁子里照进光来,这小小的项脊轩凝聚着一个少年的心气和志向,他渴望在这个日渐衰败的家族里凭借自己的勤奋苦读有所超越,能够重振家业,让归家“有光”。
任务二:走进轩中人,品其情感
请在文中勾画出写母亲、祖母、妻子的句子,就人物的形象、情感做简单批注
3.【拓展】
《先妣事略》写母亲:
“(母亲)中夜觉寝,促有光暗诵《孝经》,即熟读无一字龃龉,乃喜。”
译文:先母常在半夜醒来,叫我低声背诵《孝经》,要我背诵得没有一个字错漏,她才高兴。
思考:项脊轩是间书斋,如果此处回忆母亲,换上《先妣事略》这个片段会否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