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雀东南飞》教案71
- 资源简介:
约4140字。
《孔雀东南飞(并序)》教案
教学目的
1、知识: 认识汉乐府民歌主要继承了《诗经》的现实主义传统;两汉及魏晋南北朝是古代诗歌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认识本诗在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2 、能力: 1)“乐府”知识的了解 2) 掌握偏义复词3)学习本诗的铺陈、比、兴手法4)分析人物形象。
3 、情感: 了解刘兰芝和焦仲卿之间的爱情悲剧,去进一步认识封建家长制度和封建礼教对青年男女幸福生活的摧残,以及刘、焦之间忠贞不渝的爱情。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歌颂爱情控诉封建礼教的思想感情
2、个性化语言 .学习本诗通过人物对话及在尖锐的矛盾冲突和曲折的情节发展中塑造人物的特点。
3、偏义复词
教学难点:
1、人物形象塑造
2、如何理解结尾的“化鸟”这样的情节安排
教学设想:
本文语言接近口语,而且注释较详,学生易读懂词句。同时全诗篇幅较长,不宜在课堂内串讲。因此,教学本诗可从人物命运入手,分析人物形象,揭示主题思想
教学方法 “三明治”、诵读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课时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导入
由梁山伯、祝英台的爱情故事谈起,引出本文的主人公刘兰芝与焦仲卿。
二、学生展示
三、解读小序,把握情节
1、 本文的小序给我们交代了什么?
它简明扼要地介绍了故事的梗概,交代了叙事作品中的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以及成诗的缘由。序中的“遣”“逼”二字集中地体现了故事的矛盾冲突,全诗也围绕着这两个字展开情节。
2、 根据小序对全诗故事梗概的介绍,全诗可分为哪几部分?、结合课后练习一理清故事结构
开头两句:托物起兴,引出故事。
第一部分:兰芝被遣(2~5自然段)——故事的开端
第二部分:夫妻誓别(6~12自然段)——故事的发展
第三部分:兰芝抗婚(13~21自然段)——故事的发展
第四部分:双双殉情(22~31自然段)——故事的高潮
第五部分:告诫后人(32自然段)——故事的尾声
小结:
本诗以时间为顺序,以刘兰芝、焦仲卿的爱情和封建家长制的迫害为矛盾冲突的线索,也可以说按刘兰芝和焦仲卿的别离、抗婚、殉情的悲剧发展线索来叙述,揭露了封建礼教破坏青年男女幸福生活的罪恶,歌颂了刘兰芝、焦仲卿的忠贞爱情和反抗精神。
四、合作探究
学习第一部分“为仲卿母所遣”
第一自然段(托物起兴)
为什么要写“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它有什么作用?(如果学生回答不上,可让学生对比一下“孔雀东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