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武传》教学设计17
- 资源简介:
约12410字。
10 《苏武传》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感知作品内容和思想感情。
2.能说出本文典型环境、细节描写以及对比手法的运用。
3.对苏武形象的价值意义进行讨论、评价,学习苏武坚贞不屈的爱国精神。
核心素养
语言建构与运用:掌握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等文言知识。
思维发展与提升:了解班固以及《汉书》的相关知识,了解本文的历史背景。
审美鉴赏与创造:分析文章按时间顺序叙事的脉络,体会对比手法、典型语言对塑造人物的作用。
文化传承与理解:学习苏武忠贞不屈的气节,学习他“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高尚品格。
教学重难点
重点:
鉴赏作品善用对比,灵活选择人物典型语言的叙事艺术,鉴赏作品“寓论断于叙事”的写作笔法。
难点:
感受苏武的人格魅力,体会其饱受艰辛却矢志不渝的爱国精神。
一、导入新课
苏武留胡节不辱!
雪地又冰天,苦忍十九年。渴饮雪,饥吞毡,牧羊北海边。心存汉社稷,旌落犹未还,历尽难中难,心如铁石坚。夜坐塞上时闻笳声入耳痛心酸。
转眼北风吹,雁群汉关飞。白发娘,盼儿归,红妆守空帏。三更同入梦,两地谁梦谁;任海枯石烂,大节定不亏。终教匈奴惊心碎胆共服汉德威。
这是一首广为流传的民歌,歌曲里所歌唱的苏武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汉武帝时,苏武奉命出使匈奴,被匈奴扣留十九年,正如歌曲所唱,苏武历尽艰辛,持节不屈,成为中华民族历史上光耀千古的英雄。现在,就让我们走近苏武,走进他充满血泪而又辉煌无比的人生。
二、作者介绍
班固(32-92),东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九岁即能属文,诵诗赋,十六岁入太学,博览群书,于儒家经典及历史无不精通。一生著述颇丰。作为史学家,《汉书》是继《史记》之后中国古代又一部重要史书。作为辞赋家,班固是“汉赋四大家”之一,《两都赋》开创了京都赋的范例,被列为《文选》第一篇。
三、背景介绍
汉武帝即位后,对在北部边陲一再骚扰、侵袭的匈奴族,修改汉朝初期一味纳贡、和亲的忍让政策,进行多次武力征讨,使得匈奴的军事实力大为削弱,只好远遁漠北。并也迫使匈奴有所收敛,转而采取两国通好的和平政策。
苏武的出使,正当汉朝与匈奴的关系有所缓和的时期。匈奴方面先做出友好姿态,把以往扣留的汉朝使臣全部放回。汉武帝“嘉其义”,于公元前100年,也派苏武护送以往扣留在汉朝的匈奴使臣回国。然而此去,苏武被扣长达十九年之久。
四、知识支架
断代史
断代史是相对于“通史”而言的,指记录某一时期或某一朝代历史的史书或史书体例。其往往以朝代或时代为断限,并就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作相关叙述。
《汉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