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5340字。
第三章 声现象第一节 声音的发生和传播
(1课时)
(一)教学目的
1.知道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而发生。
2.知道声音的传播必须依靠物质,不同的物质传播声音的速度不同,记住声音在空气
(15C)中的传播速度。
3.常识性了解回声和利用回声可以加强原声、测量距离。
4.通过本课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对学生进行热爱科学、热爱祖国的教育。
(二)教具
演示用:两支同频率的音叉和共鸣箱、铁架台、白色泡沫塑料球、少先队队鼓、彩色纸。
学生用。橡皮筋(两人一根)、上电话(学生课前自制)。
(三)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请同学们阅读课文前的句\阅读后,教师敲响少先队队鼓,问:声音是怎样发生的?声
音又是怎样传到我们耳朵里的?(不要求学生回答。板书课题)
二、进行新课
1.声音是怎样发生的
(1)演示课本图3一1,敲响音叉,叉股将悬吊在铁架台上的泡沫塑料球弹开,同时我们的耳朵听见音叉发出的声音。引导学生观察音叉发生时叉股在振动。
再敲响音叉,并用手捏住叉股,观察泡沫塑料球还会不会被叉股弹开,听一听还有没有
声音。引导学生观察,音叉不振动时,没有声音。
(2)随堂学生实验;两人一组,一人将橡皮筋拉长张紧,另一人用手拨动橡皮筋,观察橡皮筋振动发出声音,然后两人交换。
(3)请同学们轻声一起唱一支歌(教师起音),并用手摸着喉头部分,唱后请一位同学说一说有什么感觉。认识人发声时。声带在振动。
小结:归纳以上实验,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出“声音的发生是由于物体的振动”(教师板
书)。
(4)验证演示并激发兴趣:用彩色纸做成高约10厘米的纸人,放在少先队队鼓上,敲响队鼓,观察彩色纸人在跳动,尤如少女翩翩起舞。
纸人的跳动是敲鼓时,鼓皮振动,鼓皮由于振动发出声音。用手按住鼓皮,鼓皮停止振
动,纸人停止跳动,声音也没有了。
接着,教师讲述鸟、蟋蟀和其他一些昆虫发声也是由于振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2.声音靠物质传播
(1)演示;照课本图3—2那样,右边那被敲响,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将泡沫塑料球弹起。启发学生说出左边音叉的发声是靠空气传播的。引导学生说出“空气能传播声音”(教师板书)。简单说明音叉振动时在空气中产生声波,传动耳朵,引起耳膜振动,产生听觉。
(2)演示:右图3一I所示,在音叉柄上套一尺沐塞,敲击音叉,请同学们注意听声音。再敲击一次音叉,将带有圆木塞的音 叉柄放入量筒内的水中,跟没有放入水中时比较声音有什么不同。表明“液体也能传播声音”(教师板书)。因回举例,渔民利用液体能传播声音,用电子发声器发出鱼有欢的声音,将鱼诱人鱼网,为人类创造财富。
(3)学生随堂实验:两人一组,一位同学把耳朵贴在桌上。另 一位同学在同一张桌子离耳朵较远的地方轻敲桌子,耳朵可清晰 地听见敲桌声,然后两人互换。
请同学们拿出自制的“土电话”,小声通话,也可清晰听见对 台二方说话的声音,表明“固体也能传播声音”(教师板书)。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