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5260字。
物理八年级第四章 物态变化
《熔化和凝固》教学设计
广州市第26中学物理科:何伟坚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的编排体现了以下特点:一是突出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新课程理念。二是强调了“过程与方法”,即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由探究冰、松香熔化和凝固的特点和熔化、凝固的应用两部分组成。首先由生活的一些实例引入熔化和凝固,然后通过探究海波和蜡的熔化和凝固的特点得出规律,最后引申到熔化和凝固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
二、教学设计理念:
1、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从生活中的现象引入熔化和凝固概念,通过实验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总结规律,及时引导学生走向社会,了解熔化和凝固的应用。
2、在合作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能力。
3、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探究未知世界的科学素养和科学精神。
三、 教学目标及教学重点、难点、方法、器材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知道熔化现象和凝固现象;
(2) 知道熔化过程中吸热,凝固过程中放热;
知道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及熔点和凝固点;能用来解释简单现象;
了解熔化图像和凝固图像的物理意义;
会查熔点表.
过程与方法 (1) 通过观察固体的熔化过程,培养观察和实验能力。
(2) 通过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感知发生物态变化的条件,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
(3) 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认识图像、利用图像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关心,产生乐于探索自然的情感。
(2)通过实验培养善于实践和克服困难的良好意志和品质及相互协作、友好相处的健康心态。
教学重点 探究晶体、非晶体的熔化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概括能力。突破方法:让学生亲自做实验,获取感性知识;利用图像图像法可较为直观地分析得出熔化的特点。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通过对实验的观察、分析、概括,总结出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并能用图像表示出来。突破方法:在实验中观察要细致认真,利用多媒体课件对实验进行分析。
教学方法 讨论式 学生探究式 合作与交流
教学器材 铁架台、烧杯、温度计、酒精灯、铁圈、石棉网、海波、蜡(以上器材,有条件的学校每二位学生一套;条件不足的,可安排一套进行演示实验)、多媒体电脑
四.教学建议
1.引入新课:
方法1:利用教材上的素材。本节教材开头提出的:“黑龙江省漠河镇的最低气温达到过-52.3,在这样冷的地区测气温应该用水银温度计还是酒精温度计”。这个问题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既联系了上节讲过的温度计,又可用来导入新课,而且具有实际意义。
方法2:从生活事例引入。热天,从冰柜中拿出的冰,一会变成了水,再过一段时间水干了,变成看不见的水蒸气,跑得无影无踪。由此导入新课。
方法 3: 将蜡烛点燃后倾斜一个角度,让烛油滴进一个空火柴盒。提问: 你所观察到的现象说明物质的状态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由此导入新课.
2.学习新课:
学习新课的过程应当是在教师的引导下组织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过程,使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而且学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达到提高能力目的。
根据本节内容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水平可采用两种方案:
方案1:启发讲解式。本方案适应仪器较少、学生学习能力较弱的学校。
准备两套实验仪器,一套观察海波的熔化,另一套观察蜡(或松香)的熔化。两套实验仪器放在讲台两侧。每套仪器都要有一人报时,二人读温度计示数,二人在黑板上记录数据,其他同学在下面观察(或轮流上台观察、读温度计示数及记录数据)。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