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420字。
《动态平衡》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1.教学大纲要求:动态平衡:Ⅱ级,为较高要求层次。
2.教材的地位与作用:动态平衡问题是在共点力平衡的基处上,对受力分析更高的要求,考查学生的灵活应用的能力。
3.教学重点与难点:对物体处于动态平衡的受力分析是本节的教学重点;根据目标,如何选择处理动态平衡的问题方法是本节的教学难点。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能识别动态平衡与平衡状态
(2)通过计算、画图进一步掌握平衡状态时的受力,会用平行四边形法则完成受力分析
(3)能判断角度变化带来三角函数的变化趋势,画图中能根绝“不变”确定“变化”趋势。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究过程体会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分析论证、验证等科学探究要素。
(2)通过处理动态平衡的学习过程,了解物理学的研究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物体的处于动态平衡状态的受力分析,让学生发展对科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能体验探索自然规律的艰辛与喜悦。
(2)通过实验学会与他人主动交流合作,培养团队精神。
三、学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了共点力平衡的概念,并会分析平衡状态下物体的受力分析。
2.已经知道了平行四边形定则和三角形定则。
3.学生掌握了利用合成法和分解法(包括效果分解和正交分解)处理物体平衡问题。
四、设计思想
学习目标的确定,让学生可以通过它,一方面是让学生在整节课中有个学习的方向与思路,另一方面是课后评价自己这节课的要求是否达到。
五、教学过程流程
六、教学过程
1、平衡状态:物体处于或状态,即a=0.
2、动态平衡:物体在缓慢运动时所处的一种近似平衡状态。
3、共点力的平衡条件:或Fx=0、Fy=0
4、平衡条件的推论
一、探究互动
甲乙
(1)如图甲所示,质量为m的物体在三根细绳的悬吊下处于静止状态,求细绳OA、OB受到的拉力。
这种情况的受力情况的计算学生会。如何更会?建议将学生画的图呈现在投影仪下,我们会发现,结果虽然一样,但是得出的过程并不一样,有的是用合成,有的用分解,合成与分解的可能性很多。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热身”,看到这么多方法学生会兴奋,也会问为什么?答案简单:都遵循平行四边形法则。授之以渔。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