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力》教学设计.doc
弹力课件 - 上课版.ppt
课件共16张,教案约2420字。
《弹力》教学设计
一、设计思想
学生在初中时就对形变、弹力有了一定的认识,并且平时也有一些初步的接触。而且高中教材在文字叙述上非常简洁,配有很多插图,内容直观、感性,学生比较容易接受。按照以往教学经验,感觉没有太多发挥空间,没有吸引学生的地方。所以将弹力这节课设计成了探究性学习课,重视学生的探究过程,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新型师生关系。采取演示实验,让学生猜测,然后通过分组实验让学生探究,力图在教学中营造活跃、宽松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合作探究,为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与合作创设更多的机会,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探究的过程,成为学习的主体,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和能力。
二、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高中物理人教版第三章第二节的内容,是高中力学的基础内容和重要内容,是高一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难点,是进行正确受力分析的关键。重点是弹力的方向和胡克定律,难点是常见的弹力方向的确定。教材从压弯的撑杆引入,继而通过放大有机玻璃和桌面的微小形变的演示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通过研究弹簧的形变来探究弹力产生的原因,并通过实例让学生思考支持力、压力和绳子的拉力这几种弹力产生的原因和方向。最后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探索弹力与弹簧伸长量的关系”,在学生探究的基础上由学生得出胡克定律。
三、学情分析
上一节课学习了“重力基本相互作用”,学生已经知道力的三要素及力的两个作用效果。在初中的学习过程中只是对弹力有了一些直观感性的认识,在高中教学中要进一步帮助学生深化对弹力的理解以及掌握弹力的定量计算。弹力产生原因、弹力方向的判断、弹力大小的计算,是学生普遍感到难以把握的问题。为此,在这节课的教学中要精心设计实验,通过形象直观的实验教学帮助学生突破难点,并让学生在亲历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到探究未知世界的乐趣,领悟科学探究的真谛。
四、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形变、弹性形变和范性形变,了解放大法显示微小形变。
2.知道什么是弹力以及弹力产生的条件,知道压力、支持力、绳的拉力都是弹力,能在力的示意图中正确画出它们的方向。
3.知道胡克定律的表达形式,并且能运用胡克定律解决有关问题
4.知道胡克定律的图象的物理意义,学会利用图象计算劲度系数。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