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莆田市第八中学高中物理必修一《3.5 力的分解》教学设计.doc
福建省莆田市第八中学高中物理必修一《3.5 力的分解》课件.ppt
课件共25张,教案约3210字。
《力的分解》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2015
“力的分解”是人教版物理必修Ⅰ第三章第五节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前一章“力的基础知识”及“力的合成”之后而编排的。由于分解法是处理力的运算的手段和方法。它为位移、速度、加速度等矢量的分解及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奠定了基础。并且它对矢量运算普遍遵从的规律“平行四边形定则”作了更加深入的应用。所以说本节内容具有基础性和预备性。
二、学生学习情况及学习任务分析
本节课把如何分析力的作用效果进而在实际问题中分解某个力作为重点内容,要求学生在学习力的合成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力的分解。
高一学生刚刚接触矢量,刚刚接触用平行四边形去计算分力与合力大小的关系,学生通过前几节的学习已经对力的基本概念和表示方法、力学中常见的三种力、合力与分力的等效替代关系有了一定的认识,形成了一定的认知结构,并通过力的合成方法认识了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初步学会了应用几何知识解决力学问题,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对于力能产生什么样的作用效果还不能迅速的分析出来。如果能准确的分析力的作用效果,则会轻松完成力的分解的学习。为突破这一难点,一则以生活中最常见的事例作为教学实例,例如极限攀岩、塔吊、滑梯等。二则把时间交给学生,以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和动手能力而创设物理情景,让学生自己完成探究过程。从方法和习惯上来说学生对于科学探究尤其是实验探究已经积累了一定的体验和认识,能够勇于发表自己的看法,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课堂氛围也为学生自主探究力的分解中如何分析力的作用效果提供了保障。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力的分解同样遵守平行四边形定则,可以有无数组解。
2、知道力按作用效果分解,并能根据具体情况运用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根据几何关系求解分力。
(二)过程与方法:
1、强化“等效替代”的思想。
2、培养观察、实验能力。
3、培养运用数学工具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4、培养用物理语言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热情和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生产实践的意识与勇气。比如逆水行舟强调克服困难,四两拨千斤强调学习方法的重要性
二、课堂教学设计理念与教学思路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